
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鲁肃是周瑜推荐,孙权自己钦定的人才。其人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小说却把他写成了烂忠厚,成了周瑜和诸葛亮斗智的陪衬,可能是出于艺术需要,并不大合乎历史实际。鲁肃"思度弘远",是个战略家、文武双全的人物。他初见孙权,即给孙权规划出正确的战略目标,与诸葛亮给刘备作的"隆中决策"具有同样价值。其后曹操南下,江东一片恐慌,鲁肃力排众议,主张抵抗,而且促成了孙刘联盟,终于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之后,他积极主张巩固孙刘联盟,并与曹操抗衡。周瑜死后、鲁肃去世之前这段时间,孙刘的联盟处于最佳状态。鲁肃一到江东,张昭即认为他"年少粗疏,不可用",孙权则独具慧眼,"不以介意,益贵重之"。决策抗曹,他和周瑜是少数派,孙权盛赞他是"天以卿赐我也"。周瑜临终上疏,建议鲁肃代领己任,孙权即毫不犹豫地予以采纳。 接任鲁肃的是吕蒙。吕蒙开始时是一员武将。孙权劝他好好读书,于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鲁肃再见他时,已经"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最大贡献,是他一手策划、指挥了"白衣渡江",从关羽手中占领了荆州全境,袭杀了关羽父子,大大为孙权开拓了疆土,使刘备的版图减少了一半。 江东四杰中的陆逊,二十一岁才入孙权的幕府,论资历是最嫩的。他代任吕蒙袭取荆州时初露锋芒。关羽死后刘备倾国之力东下报仇,孙权节节败退,求和刘备又不许,于是陆逊被他临危受命总督军带兵御敌。因为手下带兵的都是些三世老将和皇亲贵戚,十分难于指挥,所以孙权学习汉高祖任用韩信的办法,郑重其事地登坛拜将,赐给他自己佩带的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一在刘备和孙吴诸将心目中的"白面书生",终于不负孙权重托,以寡胜多,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使刘备全军覆没。 陆逊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干比前三杰更为突出。孙权称帝后,不识时务地决定进一步扩张,渡海开拓惠州(台湾)、亲伐辽东以及立嗣失误,陆逊都能犯颜直谏给以匡正。刘备死后,孙刘两国恢复联盟,孙权刻了自己的印信,放置陆逊处,允许陆逊代表自己与蜀汉交换必要的意见。 孙权能够坐领江东几十年,使他的对手不敢正视,与他对四杰的任用是分不开的。 很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重金,不辞辛劳猎取人才。有一句话说得好:"钞票没了可以再赚,机器坏了可以再修,可是人心没了,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这充分说明了人的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都离不开对人的管理。所以一个管理者用人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管理是否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