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破解捆绑资本的模式和方法:资本的雪球》
近年来,中石化得益于行业处于上升周期,利润水平有了较大改观。2003年,中石化资产总额为4 00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4 171亿元,同比增长近30%;利润总额为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6%;销售毛利率近20%,净资产收益率近12%;每股收益为0?22元,同比增长34%;每股净资产为1?88元。以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为例,2003年它的资产总额为1 742?78亿美元(约合14 424?4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为2 370?54亿美元(约合19 62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7?97%;利润为215?10亿美元(约合1 78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87?70%;利润率为9?07%,增长率为59?04%;净资产收益率近26?20%;每股收益为3?23美元(约合26?7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26%;每股净资产为13?50美元(约合111?75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埃克森美孚在销售增长17?97%时,利润增长了87?70%;而中石化在销售增长30%时,利润却只增长了36%,这说明两者在行业好转时盈利能力还是有差距的。
![第50节:资本雪球的直推手(3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3527199114.jpeg)
可见,无论是在行业低迷期,还是在行业上升期,在盈利能力方面,中石化与埃克森美孚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 分析我国石油企业盈利能力低的原因,除了资产没有达到优化配置、资产利用率低、利息负担沉重、销售能力不强之外,成本过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石化原油生产成本、吨油完全加工费和吨油销售流通费用较高。中石化的吨油完全加工费为217元人民币,比亚洲国家平均水平还高出了50元;吨油销售流通费用为228元人民币,高于国外同行。相比之下,国外大公司在油品销售环节的利润非常丰厚,普遍高于炼油生产环节。 利润源于高端市场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前或推出新产品时,都会先进行科学周密的市场调查,收集和分析中国市场上大量的相关信息,再根据中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进行细分,以确保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的这种重视市场调查的策略,不仅为其大规模的进入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基础,而且有利于公司及时捕捉商机。 在这些巨头看来,利润来源于高端市场。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的技术,适当避开与中国企业在大宗石化品上的竞争,而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上大做文章,不断加强并保持产品在精、专、特、新方面的优势,从高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获取高额利润。比如,在2003年我国约4 000家国内润滑油企业不敌美孚、壳牌、嘉德士等少数几个国外品牌:我国的润滑油企业虽然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但却只分得了20%的利润;而国外品牌虽占据不到20%的市场份额,但却分得了80%的利润。 跨国公司在提供高质量、差异化产品的同时,还凭借其卓越的服务理念,通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和规范化的售前售后服务,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跨国石油公司在我国的加油站与在其他国家的加油站一样,从外观设计、设施布置到服务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同时为了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它们还把产品销售和服务结合起来,在提供加油服务的同时,附带洗车或存车、换轮胎等相关服务,还在加油站旁附设全天营业的小型超市,提供各种便利服务。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加油站面积的使用率,提高了整体盈利性,还吸引了大量的客户。跨国公司的新模式,对我国传统的加油站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 国外石油巨头还针对油品质量升级以及原油质量重质化的趋势,不断投入重金,开发高品质的、清洁的油品。比如BP在全球推广其高品质的汽油和柴油新产品;壳牌在美国和西欧市场推出高品质的汽柴油;埃克森美孚完成了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装置的低硫汽、柴油改造等。 以上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高端市场。在占领高端市场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市场研究,根据趋势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推出高品质、多样化和差别化的产品,而且还要注重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最终以优越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来进入高端市场并占领高端市场,从高端市场上得到最大的利润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