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三鹿奶粉事件
到2008年,三鹿集团已连续15年排名行业第一。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和数不清的声誉,是几代人经过53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能够游说政府,影响行业政策,左右奶农命运的能力,显示了三鹿巅峰时刻的成功。然而,正是这个积沙成塔式的组织者和无序市场的推动者,恶化了这条长长的乳业链条,并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被之吞噬
□记者 吴金勇 吴丽 实习记者 刘乐
短信和婴儿生命赛跑 8月3日,盛夏,大西北奇热。连日来,王荣疲于奔波在各大小超市,作为三鹿奶粉在兰州的代理商,近期他的主要任务是“收货”。 当天中午,他又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各地客户要充分利用公司给予的这次市场支持政策,迅速完成终端产品的日期新鲜度的调整、形象店的建设以及新品推广等工作!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进度,品项、日期超出规定范围等情况,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署名是该地区的城市主管。 王荣向《商务周刊》解释,所谓“日期新鲜度的调整”,主要内容是收回婴儿系列奶粉。7月末和8月初,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销售部先后下发《关于提升三鹿婴幼儿系列奶粉产品终端日期新鲜度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通知和紧急通知,先是要求各地经销商收回3月份之前出厂的所有婴儿系列奶粉,然后要收回5月份的婴儿奶粉。紧接着不到一个星期,也就是8月2日,又下来通知,要求收回7月30日之前的奶粉。 9月20日,《商务周刊》记者在石家庄的三鹿集团员工居住区找到了一位在三鹿集团负责包装的工人。据他透露,今年以来三鹿换了好几次包装,还多次把以前的奶粉收回来。“至于为什么改包装,你自己想吧。”他说。 据经销商透露,3月份三鹿集团换奶粉包装,主要针对贝贝系列、U+系列和配方系列,当时的解释是由于受成本上涨压力,为了涨价而换包装,产品并不收回。7月末的一系列动作就不一样了,当时经销商得到的说法是三鹿的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有新的操作方法,要求老产品全部收回。 “当时我们还在想,厂里今年对经销商太好了,不断换货收货,减轻我们的销售压力。”王荣苦笑着说。 三鹿奶粉事业部向经销商和代理商强调,“日期新鲜度的调整”这项工作特别重要,执行本次工作的期间,所有市场人员需要辛苦努力,坚持“一日一清点、一日一上报”;各地要执行城市经理“日汇报”,省区经理“日汇总”的制度,各级人员务必要按照《日报工作表》表单的填报、发送要求严格落实。 收回产品完成装箱打包工作后,需填写专用表单传真至三鹿奶粉事业部销售部,[email protected].com。 8月20日下午,王荣又收到手机短信催促:“各城市经理及代理商:各地必须严格按要求收货,必须全部收回,不准有漏收不收情况存在!” 当日晚间,短信再次发来要求:“各城市经理!下午沟通的关于大卖场等相关调货事宜还需强调几点:一、新货未到,先对大卖场货架产品点好数;新货一到,要立刻用一天的时间将旧货换下。二、新货货量有限,必须保证优先大卖场,要以一当十、当百的使用。三、做好客户工作,对新货到后如何调货,作出工作计划表,上报省区备案。” 整个8月,和王荣一样,全国各地的三鹿奶粉经销商和代理商都陷入了严格而匆忙的“收货”并铺新货的紧张中。 在三鹿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忙于换货的同时,兰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的医护人员心情也非常急切。这家三级甲等医院1939年创建于延安,前身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今年从6月28日到8月末,他们已经接收了10名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的婴儿。 经过化验,医生们奇怪地发现,这10名婴儿大多为尿酸胺结石,这种情况在结石中非常少见,只占到各种结石的6%—10%。到9月8日,患儿增加到14例。这14名婴儿的相同点是:不满周岁,都长期食用三鹿慧幼系列奶粉。 此时,《兰州晨报》记者采写了《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 疑因食用相同品牌奶粉》报道。9月9日上午,7名甘肃患儿的父母联名上书省卫生厅,请求相关部门彻查孩子患病的原因。兰州的记者也走访了兰州市内各大超市,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发现售价为18元/400克(袋)规格的三鹿慧幼系列奶粉。在售的三鹿品牌奶粉最低售价都在三四十元以上。 “他们当然找不到了,在3月份的时候慧幼系列奶粉就已停产。7月份底,市场上剩余产品已经全部被收回消灭了。”王荣说,慧幼奶粉是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生产的。 在与婴儿生命的赛跑中,三鹿的“换货行动”领先了一步,并掌握到应对消费者的主动权。9月10日,三鹿集团派出3名工作人员,到《兰州晨报》社就三鹿奶粉产品的质量情况进行说明。三鹿集团在当地的代理商中国西部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浩义解释说,一个月前,他们听到了一些孩子食用奶粉后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他们主动找到省卫生厅,并通过省卫生厅上报卫生部,对三鹿所有流通市场的系列产品送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是产品全都合格。周还强调:“今年三鹿没有18元价位的奶粉。至于(患儿家长所说在市场上买到的)18元价位的奶粉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清楚。” 事实上,根据三鹿一些经销商向记者提供的内部资料显示:在2008年7月前,慧幼奶粉仍有销售,零售价在每袋17.5—19.5元之间。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谎言可以继续。9月10日,三鹿集团传媒部部长崔彦锋公开表示:“这段时间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都有,由于原因不明,我们也觉得很困惑,这也是业界、专家的困惑,因此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去检测,也希望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能够尽快给出一个有力的检测报告。” 在把皮球踢给消费者和国家之后,崔彦锋接着说:“当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直到9月10日,三鹿集团仍没有对外承认自己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瞒报的38天 “在8月2日召开的三鹿董事会上,我们就知道了婴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消息。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全球第六大乳业巨头、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全球CEO安德鲁·费瑞9月15日对外界表示。 2005年12月1日,新西兰恒天然以8.64亿元人民币认购石家庄三鹿集团43%的股份,在三鹿的七人董事会中,恒天然占有三席。据恒天然介绍,8月2日三鹿召开董事会后,三鹿集团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立即通知了石家庄市政府和石家庄市卫生局;二,在请示了(地方)政府后,(以非公开形式)召回了其婴儿配方奶粉。 “在这个过程中,恒天然方面代表极力敦促三鹿立即召回所有婴儿奶粉产品。”安德鲁·费瑞说。 广大中国公众第一次听到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在2008年9月11日傍晚,新华社播发卫生部的消息称,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都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大概一个小时后,三鹿集团发布回收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此时距三鹿集团传媒部部长的信誓旦旦仅仅一天。 12日,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 如果只从三鹿董事会召开到卫生部公布消息来算,三聚氰胺事件被隐瞒了38天。38天对于那些仅有8个月生命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事实上,三鹿集团公司隐瞒的时间远不止38天。 据恒天然公司介绍,2007年12月以来,三鹿公司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婴幼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疾患的投诉。2008年3月,随着投诉的增多,恒天然公司代表在董事会议中督促三鹿应尽快从生病的婴儿中找到原因。据称为了回应有关产品有问题的抱怨,三鹿组成了一个调查组,与婴儿的家长一起调查,对产品进行了详细地检测。但当时没有查出问题所在。 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三鹿集团为何未向有关部门汇报,恒天然方面的解释是:我们有自信企业能够处理好,因为在进入三鹿之前,它就是一家著名的企业,恒天然进入三鹿后,在质量方面也花了很大力气,确保产品安全。 “在这期间我们也希望很快就能有结果,但是在中国做这种检测,要在不同级别的分布在三个不同省份的检测机构中进行。他们之间要反复做多次试验来验证。”据恒天然公司透露,这三家机构分别是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测试中心(the National Burean Product Quality Monitory in Testing Center)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duct Quality Monitory Testing Center )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airy Quality Monitory Testing Center )令人遗憾的是,这3家权威的检测机构要么是没能检测出三聚氰胺,要么是发生问题后,未第一时间通报有关部门。 7月末,三鹿终于得到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结论。在漫长的求证过程中,许多婴儿救治时机被白白错过。更要命的是8月2日石家庄市政府接到三鹿集团关于三鹿奶粉问题的报告后,仍然采取密而不报的措施。 揭开这个危害数万中国婴儿的惊天大案盖子的,是万里之外的新西兰政府。9月5日,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得到了来自恒天然和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的汇报,3天后,即9月 8日,她召开了一个高级部长会议,命令相关负责人跳过中国地方官员,直接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这之后,缓慢得根本不把生命当回事的应对机制骤然提速。尽管没有消息证明是中国中央政府得悉后在第一时间展开调查,但无论如何,车轮飞快转了起来——“9月9日,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反映了情况,河北省政府即时上报中央”。 尽管13亿中国人都应该感谢新西兰人,但最近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在媒体上仍然公开自我批评:恒天然和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说出真相的时间太慢了,8月2日,恒天然知道消息,8月14日,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也被告知有关问题,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做得都不积极,“让整个新西兰为之蒙羞”。 那么,专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监督检测和监督管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这道公共安全的“看门狗”又做了什么呢?3月份时,国家质检总局的政府网站上曾有留言反映三鹿奶粉的情况。此事后来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承认,网上确实有一个食用了三鹿奶粉的消费者投诉,说食用三鹿奶粉造成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质检总局负责在网站上答复公众提问的人员及时给了回复,希望他详细提供相关的信息,以便进一步详查。 “然而遗憾的是,后来质检总局再没有得到较为详细的信息,也没有再得到回复。”质检总局领导这样解释为何忽略了半年前的这条重要线索。质检总局称,该局是从9月9日的有关新闻报道上获悉奶粉事件的,而不是从有关工作渠道。 有意思的是,8月份的国家质检总局正身陷一系列麻烦之中。8月1日,北京市检察机关接到举报约见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司司长邬建平,第二天,邬建平在一幢公寓里跳楼身亡。8月12日,这位主管食品安全的官员自杀消息被媒体披露。8月27日,国内媒体将邬建平之死与质检总局强推电子监管码这两个关联不大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抨击国家质检总局滥用行政许可,超越职权,借推广电子监管码和电子监管网的经营业务牟取私利,严重违法违规。另有律师也质疑质检总局的QS(QualitySafety质量安全)认证、质量免检与名牌评选是巧立名目。整个8月,质检总局的名字都与权钱腐败、行政越位、监管缺位等指责连在一起。他们显然没有心思去查那条看上去无根无据的消费者留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质检系统官员私下抱怨到,依据现行的1986年版国家标准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6914—86),生鲜牛乳的理化指标有7项,没有查验三聚氰胺的环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对《商务周刊》介绍说:“在7项理化指标中,有毒物质汞、六六六和滴滴涕早已在牛奶中绝迹。这是1986版标准的历史局限性。”而按照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晓康的介绍,目前正在修订的新标准中,只是增加了药残指标,也并不包括其他有害物质。由于三聚氰胺属于非食品化学物质,产品中严禁添加。对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产品标准一般不再一一列出,这也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按照这个逻辑,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物质的行为只能事后发现。“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这不能成为本次发现奶粉和液态奶中普遍出现三聚氰胺的借口。”罗云波说,早在2007年5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中,已经被美方发现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猫粮、狗粮中的三聚氰胺就是为了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这与目前的奶粉事件是一样的。作为国家质检部门,应该非常警觉,以此类推,中国所有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检测指标的食品原料和产品中都可能有类似情况。”他说,“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国家有关部门的排查力度很不够。” 质检总局9月17日曾就此辩称,2007年宠物粮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立即部署了有关食品质量的专项抽查,抽查包括奶粉、液态奶、幼儿米粉、香肠、面包、馒头、面条及方便面等12类的800批次食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即使国家质检部门当时确实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但也应该对相关行业做出警示,这样也不会导致三鹿集团寻找8个月才发现是三聚氰胺作祟。”罗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