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涉嫌操纵 多家上市公司被调查



     违规减持愈演愈烈

  监管层严查内幕交易的风暴,正在资本市场蔓延。《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此次排查重点是上市公司的“大小非”与专业大宗交易接盘机构。

  “4月份,监管层曾到上海调查了上海任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任行投资”)等大宗交易业务规模较大的私募机构。现在圈内传又有新一轮检查,重点查接盘方和上市公司之间是否涉及利用内幕信息操纵二级市场股价。”上海一家专门从事大宗交易套利的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

  6月5日,冠豪高新(600433.SH)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程耀接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违反规定交易股票,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而在此之前,神剑股份(002361.SZ)、向日葵(300111.SZ)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因涉及在大宗交易平台违规减持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上市公司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涉嫌操纵 多家上市公司被调查
  业内人士称,大宗交易之所以成为证监会稽查重点,与最近异常火爆的大宗交易平台交易行情有关。据统计,5月大宗交易有1360笔,成交金额达326.5亿元,环比增加两倍。其中,中小板创业板是减持的主力,全月成交216亿元。

  大宗交易“猫腻”重重

  先转股权再在二级市场套现的操作手法,在深圳私募圈同样存在。

  聚焦大宗交易接盘方

  神剑股份、向日葵等公司高管涉嫌违规减持被调查,这是监管层释放的一个信号:强力阻击内幕交易行为。

  监管层严查内幕交易的风暴中心聚集在上市公司和一些专业的大宗交易接盘机构。

  6月5日,冠豪高新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程耀于6月3日接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违反规定交易股票,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的原因是上市公司高管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股票。”一家大型券商研究员表示,大多数高管涉嫌内幕信息交易股票是因为违规减持,但冠豪高新是涉嫌违规增持。

  公开信息显示,1月17日,公司总经理黄阳旭、财务总监靳建荣、董秘陈华春、副总经理李臻、陈丽蓉、张江泳、程耀、罗春生等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共同通过黄阳旭个人账户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票166.3万股。高管增持后,公司陆续公告中标、高送转等利好消息,推动股价半年飙升超过4倍。

  冠豪高新并非孤例。5月29日,神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管王敏雪、王学良、吴昌国等因涉嫌内幕交易等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至于调查的原因,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配合高管减持。

  另一家公司向日葵,高管被调查的原因是高管减持涉嫌违规。5月28日,向日葵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丁国军、董事财务总监潘卫标均因为2012年的减持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遭到证监会立案稽查。

  在外界看来,神剑股份、向日葵等公司高管涉嫌违规减持被调查,这是监管层释放的一个信号:强力阻击内幕交易行为。不同的是,这一次大宗交易平台中的“猫腻”成为关注的重点。

  “5月以来,大宗交易减持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是否有违规减持行为,监管层正在调查。”前述上海专门做大宗交易的私募总经理称,有些私募做大宗交易并非单纯获取套利收益,而是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各种利益瓜葛,例如利用内幕信息,将大宗交易平台与二级市场结合起来操纵股价。如前一段时间任行投资就被监管层调查。

  “不久前有圈内人举报我们利用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监管层确实有过来调查,但没有什么大问题。”对于被调查的消息,任行投资董事长任良成表示,近期圈内传出监管层在彻查大宗交易接盘方的消息,但任行投资现在正常运营,每天都能“接到单子”,有时一天就有7、8单。

  彻查大宗交易接盘方的消息,让众多参与者开始谨慎对待这一业务。

  “近期传出监管层对涨幅过大的创业板公司进行现场专项检查,具体包括财务数据、是否涉及内幕交易,甚至高管的通话记录都在检查范围之内。而5月以来,一批强势股如碧水源(300070.SZ)、海康威视(002415.SZ)、掌趣科技(300315.SZ)、杰瑞股份(002353.SZ)等高管在股价高位减持套现,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深圳一家从事大宗交易业务的私募投资经理称,近期传出监管层要调查大宗交易接盘方的消息后,他们比较谨慎,很少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单子。

  数据显示,5月高管股东减持次数为968次,涉及金额105.98亿元。减持规模较大的有海康威视、杰瑞股份、碧水源、掌趣科技等。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力度创新高,全月减持1133次、减持金额170.37亿元。

  上市公司“违规”减持愈演愈烈

  发布业绩、高送转等利好

  上市公司及其高管

  大宗交易私募机构

  将股价抬拉至指定价位

  伴随着监管层严查内幕交易的消息,大宗交易平台隐藏的“猫腻”,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上海有一批资金名义上做大宗交易,但实际是将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结合起来,以做庄模式获取收益。”上海一家专门从事大宗交易业务的总经理周明(化名)向记者介绍,假设某公司当前股价是5元,股东希望在10元减持,他会寻找一些接盘机构洽谈,要求其先拿出一笔资金将股价做到10元,再将股权放到大宗交易平台上进行减持。

  “股价从5元拉到10元,接盘机构的建仓成本可能已经到8元,这里有一笔投资收益。等股价到10元后,上市公司股东将减持的股权打折卖给接盘方,这样接盘方也能赚到一笔套利收益。”周明称,这种模式是上市公司股东和私募机构先谈好目标股价,随后再由接盘方拿出一笔资金建仓,上市公司则适时发布新订单、业绩超预期增长、高送转等利好消息。等到合适价位,股东再在大宗交易平台将股权转让给私募,实现高位减持。

  据周明介绍,上海私募与上市公司股东合作的模式中,中间的投资收益和套利回报都归私募机构所有。对私募而言,回报比较丰厚,但由于股权是在上市公司发布利好股价被推高后才过户,容易引起外界注意。

  目前更“隐晦”的模式是在利好发布前将股权转给私募,然后再推高股价。“股价启动前一个月或三个月,上市公司股东将股权按约定价格转到私募账户。随后私募也会拿出一笔资金在二级市场买入,吸引其他机构资金。等股价冲高后,再将股权抛出。”周明称,这种合作模式下,私募需要将一定比例的投资收益返回给股权持有人,但具体比例由双方洽谈,“主要是看私募提供的资金量大小、承受的风险程度来决定。”

  记者采访发现,这种先转股权再在二级市场套现的操作手法,在深圳私募圈同样存在。

  “深圳有些中小私募专门代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业务。上市公司发布利好消息等催化剂前,股东先将股权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给私募,然后再由私募配合消息做市值,等冲到高位时才套现。”深圳一位专门与私募基金打交道的信托公司人士透露,走大宗交易并非真正的减持,其实质是将股权委托私募做市值管理,结合内幕消息实现高位减持。

  在广州,还存在上市公司“小非”先借道大宗交易分仓,然后利用内幕消息获利的现象。“有一些朋友是上市公司的小非,他们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将股权分到上千个账户,然后再利用内幕消息反复炒作股票。”广州一位私募总经理称,业内称这种操作模式为分仓,一般是小非找私募或者券商营业部在大宗交易平台接盘,将股权由公司转到个人、从公开转到地下。

  “采用分仓分户的形式操作,交易不显山露水,将这笔投资变成隐性化。”前述广州私募称,采取这种模式的小非一般和上市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在高位套现显得太张扬,所以选择股价处于低位时先分仓,然后配合消息反复做波段,在短期内快速获取比较高的回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192.html

更多阅读

st扭亏为盈的股票 ST公司难扭亏 多家央企或临退市

      与往年不同,岁末年初的ST(特殊处理)公司炒作遇冷。这或许意味着退市风险正在逼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13日,63家ST公司发布2013年年报预告,其中,5家续亏公司今年迎来生死关卡。据数据分析,*ST凤凰(000520.SZ)、*

恐难 游资狂炒“新丝路” 多家公司业绩恐难支撑

     9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令资本市场上的相关板块表现活跃。游资参与狂炒的“新丝路”主题板块公司,在短短二十余个交易日内狂飙猛进,部分公司股票涨幅高达50%。  尽管有分析认为,“新丝路经

保荐代表人考试 两被保荐企业涉嫌造假 光大证券面临重罚

     逾40%保荐项目受阻 净利润急剧下滑62.8%  随着证监会核查风暴愈演愈烈,光大证券有望成为继平安证券之后又一个“翻船”的保荐巨头。  6月中旬,证监会第一批30家拟IPO企业的抽查工作基本完成,在此次财务核查中,光大证券被

ipo财务核查要求 IPO核查下重手 三公司被立案调查

     5月10日,证监会披露IPO核查进程,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能科技”)、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丰节能”)、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大地”)三家公司已进入立案调查阶段。数据显示,今年

声明:《上市公司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涉嫌操纵 多家上市公司被调查》为网友备注的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