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江南雅筑 江南六记之礼乐风雅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被称之为压卷之作的这首唐诗名作《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与时称歌圣的李龟年这一对故交在江南相逢,重新奏响乐曲之后,不免伤感于故国沦陷,抑郁之情淡淡地流露于诗中。如此看来,在仁者心目中,音乐与山河是时时联结在一起的。

  提到江南,耳边萦回的首先便是丝丝入耳的乐曲。在佳山秀水的濡染滋养之下,江南人多数擅长音律,非常令人羡慕。中国首批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与古琴,俱源自江南。笔者第一次接触古琴是在2003年,时任古琴学会会长的吴钊先生在一次讲座上,即兴弹奏了一曲,由此我对这种传统雅致的音乐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对江南音乐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古时候,即便是寻常的江南妇人,也能讲出“大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的话来,当时音乐的普及可见一斑。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苏、浙一带。民国盛时有“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民众社团,听名字就风雅非常。事实上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都离不开音乐的陪衬,而音乐也伴随着诗歌而更加铿锵入味。据说昆曲最早源自于南宋文人的诗词吟唱,配以音律后的诗词,吟诵起来更加深入人心,更加雅致有加。

  意境深远、韵味悠长是江南音乐的重要特征。据说,国际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江南名曲《二泉映月》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并说:“这样的音乐是必须跪下来听的。”其实,还有很多优美的江南音乐,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乐曲,其美妙程度绝不亚于《二泉映月》。这些音乐很多来源于道教的仪式仪轨,音乐中浸透着宗教精神的超然和旷达的神性,难怪能够让大指挥家说如这般折服的话来。

 东莞江南雅筑 江南六记之礼乐风雅
  很多朋友则认为江南的音乐过于偏重绵软和小调,事实上江南曾历经满清时代对思想的压制,对于江南的文学艺术都是很大程度的局限,所以我们今天听到的很多曲目,都是几乎被驯化了的:歌不可以言志,乐不能够通神,只能偏于安逸与避世,是被抑郁化了的音乐情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音乐天才聂耳先生,根据江南丝竹音乐“倒八板”改编的乐曲《金蛇狂舞》,则复原了一派雄壮欢腾的大乐色彩,那才是真正属于天地自然的江南乐章!

  《礼记·乐记》里面有一句话:“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先提及乐,进而言礼,说明乐是礼的基础。大乐特指一种专门的音乐,宋代以后称大乐为雅乐,意为“雅正之乐”,乃是用于庄严祭祀和宫廷仪式。音乐,功能不应该单只为娱人,更树立志向。了解一个时代,听那个时代的音乐,便懂得了那个时代中人的志气。乐更通天地自然。先民以乐来祭祀,是希望汲取自然的力量,形成一种人神之间、天人之际的共舞。胡兰成先生说过:祭正则天下之心自正。为的是表达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当人类能够与自然成为相互尊重的朋友,那样所流露出来的音乐,必然是端正雅致和彬彬有礼的。

  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根本是痛苦的。然而通过音乐去展现不受牵绊的无形之“音乐意象”,便可以跳过现实世界,直接将意愿客体化,从而达到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倾诉,这种倾诉是超越感官的,更多的是对于自然的“礼乐”。我们这个时代貌似音乐丰富多元,其实涉及范围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了。庄严的“礼乐”越来越少,我曾看到过其他地域,一放起国歌,无论做什么,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肃穆直立,心声共和,虔敬之心爱国之情令人肃然起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171.html

更多阅读

《浮生六记》随笔:事如春梦了无痕

一、天生一个沈三白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沈三白著的《浮生六记》。这世间的奇文粗粗一读便再也放不下了。想象着那个号称康乾盛世的年代,在江南的苏州城有这样一位性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15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李广难封 [画外音]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仗却终其一生

声明:《东莞江南雅筑 江南六记之礼乐风雅》为网友漫山遍野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