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见钱眼开



    文/陈晓萍

  在美国生活,很少有直接与真实的钞票(现款)打交道的时候。平时购物用的都是信用卡,在不收信用卡的场所就开支票,买房子则从银行贷款,都不需要现钱。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也是学校直接向银行转账,从来不把钱发到我的手上。因此,我的钱包里通常都是各种各样的卡,而少有现钱(钱包应改名叫卡夹了)。不用现钱的好处是买东西更大胆了,感觉就像不是用自己的钱一样,很潇洒,但坏处是每个月要付账单的时候,总是要经历一番挣扎,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竟然花了这么多钱。仔细查看账单,笔笔确实,历历在目,只能“忍痛”付账。

  于是,我想,如果我每次买东西都需要支付现钱的话,我的购买冲动是否会大大减弱,我是否更会三思而后行,能节约处且节约。因为眼睁睁看着大把的钱从自己的钱包落入收银员的钱柜,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我又想,如果美国社会不是信用卡泛滥,或者滥用自己的“信用”来进行超前消费的话,今次的灾难性金融危机是否就不会爆发(上周7天里道琼斯指数总共下跌1865点,创历史纪录)。看着钱用钱和不看钱用钱的感觉绝对不一样。

  但是,整天与钱打交道的人,特别是与大笔现金打交道的,人对钱的感知与普通人也会有所不同。他们会对钱更麻木还是更敏感?更不在乎抑或更有“窃为己有”的冲动?美国喜剧电影《疯狂金钱》(Mad Money),讲了三位在银行工作的良家妇女,每天面对一捆一捆因过度使用而需要销毁的美钞,终于忍不住开始了合伙偷盗的行当,“成功”走上了犯罪道路的故事,似乎反映了一大堆看似唾手可得的现钱对人之不可抵挡的强烈诱惑。当然,电影不是现实,观众也不把故事当真,看完以后一笑了之。

 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见钱眼开
  可是仔细想一想,当我们真的面对金钱,并且觉得有可能通过巧妙手段得到它时(不会被抓住),还能够无动于衷吗?心理学家最近的一组实验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发现了令人吃惊的“现款效应”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实验在美国大学的实验室中进行,参加实验的都是美国大学生,男女都有。实验者告诉大学生他们的实验任务是“造字”,即根据实验者提供的字母(7个字母)写出尽可能多的由两个或更多字母组成的单词,共有8种任务。每个单词值若干美元,写出单词数量越多的人得到的报酬越高。完成任务后,实验者给他们一本字典让他们自己检查对错,同时统计单词总数,然后在另外一张白纸上报告自己的单词数量,并将此纸条交给实验者,计算出相应的报酬,然后自己从那堆钱里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拿走。

  在这组实验中,研究者同时在两个房间开展实验。在一个房间里,实验者在桌子上堆放了一大摞面值1美元的纸币,总共有5,000美元。在另一个房间里,实验者也在桌子上放了一些面值1美元的纸币,但总数不到500美元,只够支付实验参与者的。

  研究者关心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会作弊,谎报(多报)自己写出的单词总数以得到更多的报酬。他们发现,虽然大部分被试者都作了弊,但在有5,000美元现金的房间里,被试者作弊的人数比例和撒谎程度,要显著高于在只有500美元现款的房间里的被试者。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没有一个被试者“不小心”少报了自己的单词数量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的稳定性,研究者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要求被试者完成两个任务:一个是以熳钟,由一个实验者主持;另一个是填写一系列问卷,由另一个实验者主持。他们被告知这两个任务之间没有关联。

  实验情景有三个:(1)房间里明显的摆放着大量现款 (5,000美元),在第一个实验者的桌上,第二个实验者桌上只有小量现钞;(2)房间里明显摆放着少量现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验者的桌上都有一点;(3)房间里明显地摆放着大量现款(5,000美元),是在第二个实验者的桌上,第一个实验者的桌上只有小量现款。因为被试者最后的报酬是由“造字”任务决定,所以,第二个实验者桌上的现款对他们来说应该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他们在实验情景(2)和(3)中的行为就应该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如果因为现款近在眼前这个事实本身就会诱导作弊行为的话,那么被试者在实验情景(1)和(3)中的行为就应该相似。

  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情景(1)和(3)中,被试者作弊的人数比例和谎报程度非常相似,而且显著高于实验情景(2)中的被试者,再一次验证了“现款效应”:大量近在眼前的现款会诱导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总结,可以说“都是金钱惹的祸”。

  为什么会出现“现款效应”呢?研究者进一步深究,分析有几种可能性:一是既然实验者手边有这么多钱,他/她可能对钱就不那么在乎,我多拿走几元没什么大不了的。二是这堆钱这么大,多拿走几块钱不容易被发现。三是金钱的显性存在可能激活人对“利”的追逐,变得更加自私。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钱多的房间可能会营造一种富裕的环境氛围,使被试者觉得自己在那样的环境里,也应该变得富有,就象在华尔街工作的人,不管自己的职位高低,多少会觉得那笔巨大财富中应该有自己的一份。此外,因为看到了大笔钱财,不免会产生羡慕混杂着嫉妒的感觉,同时升起将此占为己有的危险欲望。如果没有被抓住的可能(被试者都是匿名的),何不冒一下险?

  研究者又通过被试者心理变化的资料发现,那些面对大量金钱的被试者,其感觉嫉妒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那些面对小量金钱的被试者,而且,正是这种嫉妒的感觉导致了他们的作弊行为。研究者还发现,那些原来自己写出的单词量越少(成绩越差)的人撒谎的程度越大,嫉妒感越强。

  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一些人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的现象,似乎与“嫉妒”和“仇富”的心态也有关联。而大量贪官在巨额金钱面前不能抵挡诱惑,似乎也是对这个研究成果的一个佐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研究也为解释中国的现象提供了一个视角和注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1638.html

更多阅读

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有关对待金钱的演讲

吴康民论时政000BOAVa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利用时事分析,也可以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例如在金融海啸中,群相批判美国华尔街大亨贪得无厌,罔顾商业道德,毫无社会责任,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公

楚昭南 飞红巾为什么恨楚昭南

楚昭南——原梁羽生《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中武侠人物。明末清初人。天山派弟子,精通剑术,持宝剑“游龙”。性狂傲、品行卑劣、见利忘义、个人主义强烈。下山后追求草原女英雄飞红巾,助哈萨克牧民抗清、为人两面三刀、为其不屑

转载 我为钱狂 我为钱狂迅雷下载

原文地址:我为钱狂作者:海盗VAN好像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有个被认为是怪癖的爱好--喜欢收集纸币,尤其是外币。说得俗点是见钱眼开,说得高尚点就是纸币收藏。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乐在其中。有朋友要出国,一定会缠着让他给换几张没收到的币

声明:《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见钱眼开》为网友料峭春风吹酒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