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调整转型与在其中销售的品牌息息相关,尤其是本土一线品牌。 一直以来,专营店渠道被认为是本土品牌成长的孵化器。在百货、商超渠道基本上被国际一线品牌控制的情况下,本土品牌进入这一曾被外资品牌看不上的专营店渠道,并与当时缺少货源的专营店渠道一拍即合。而专营店渠道也成就了自然堂、珀莱雅、美肤宝、丸美等一批本土品牌,如自然堂90%以上、珀莱雅80%的销售在这一渠道完成。 但目前专营店渠道与本土一线品牌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家山东连锁化妆品店田老板告诉记者,以前本土品牌一般采取以利润换市场的经营思路,通过给渠道高利润来推动产品的销售,但现在本土一线品牌也将更多的资源放到品牌宣传、推广上,因此渠道的利润空间降低。“现在本土一线品牌不好做,我们今年准备将他们的销量压缩10%~15%。”他说,除了渠道利润降低外,近两年来这些品牌急于拓展线上销售来扩大市场份额,但没有做好产品的区隔,导致线上线下价格混乱,从而伤害了专营店渠道的利益。显然,在专营店渠道面临电商及盈利压力时,本土一线品牌的做法并没有迎合这一渠道的调整。 与此同时,之前看不上专营店渠道的国际一线品牌也纷纷放下身段进驻,这给了该渠道更多的品牌选择空间。如除了资生堂、欧莱雅等持续深入与专营店渠道合作外,宝洁也先后推出了专门给专营店渠道定制的玉兰油“花肌悦”系列以及“海肌源”品牌。此外,目前大量的欧美、日韩等化妆品品牌在涌入中国,其中很大部分进入专营店渠道。
![移动渠道2016转型 本土品牌如何应对专营店渠道转型](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02534510513.jpeg)
而冯建军告诉记者,2012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化妆品零售连锁店中很大部分不卖自然堂、珀莱雅、丸美等品牌。这些很多采取国际一线名品加高利润产品的模式,其中高利润产品包括自有品牌、独家代理的海外品牌以及一些国内非知名品牌。显然,对于大连锁终端来说,本土一线品牌并不是必需品类。 此外,随着专营店渠道整合加速,未来连锁店的数量以及规模将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专营店渠道的话语权将不断增强,而本土品牌进入该渠道的门槛将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