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品牌管理提升:企业如何建立培训中心》
3培训内容不断拓展 (1)培训热点变化频繁。培训热点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行业发展需求上,有关对从事某行业的资格要求不断提高,适应各种职业和职业资格要求的培训不断出现。

从专业发展上,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导致各类新的专业培训层出不穷。 (2)培训范围扩展。企业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员工的培训,还要对老板进行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因为需要提升的不只是基层员工,作为管理人员也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环境,要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充电。 (3)培训层次更加深入。根据学习理论,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知识学习——技能培训——态度养成——潜能开发。其中,潜能开发是人才开发中最深层次的内容,指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开发,涉及一系列的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潜意识的调整与开发。 4培养技术体系逐渐完善 随着我国人才培训的规模日益增大,培训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培训技术体系也日益完善。主要表现在,培训基础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培训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培训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1)培训基础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理论是有一定逻辑结构的概念、观点和原理的体系,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成果。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导。其理论体系也必然呈现出综合的特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量的培训实践促进了培训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总体上说,我国现在的培训理论,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相关内容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培训理论的形成对我国企业的培训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2)培训技术体系日趋完善。理论没有技术的支持,就不能应用,也就不能转化为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培训工作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即全面恢复——建立正规培训制度——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活动社会化。同时,在汲取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培训实践活动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培训过程中,从需求分析、计划制订、课程设计、企业实施、评估和反馈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需要的培训运作技术系统。在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的培训事业逐渐成为一种科学化、专业化的朝阳产业。 (3)培训者队伍专业化。随着我国人才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培训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系统的逐步完善,培训管理逐渐成为一类专业化的力量,专业人员队伍也逐渐形成。有些企业开始对培训人员使用专业称号。目前,对于培训专业人员的称谓有多种,如培训经理、培训主管、培训工程师、培训师等。有关专家认为,对独立完成培训任务,负责培训方案设计、人员企业和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给予“培训师”的职称。培训师又分为三级:高级培训师、培训师、助理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