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BSP来说,博客带来的盈利还从来没有见过,但博客带来的麻烦却从来没有断过。
谈到博客在中国的发展,木子美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标记性人物。2002年8月,方兴东的博客中国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博客产业的正式起步。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博客在中国仍默默无闻,极少有人关注。直到2003年3月,木子美的性爱网络日记在中国互联网引发了滔天巨浪,也使得博客真正开始变得家喻户晓。木子美和她的“遗情书”帮助博客走近了千万中国网民,但也给其打上深深的“情色”烙印,并在网上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随后,流氓燕、竹影青瞳等纷纷在自己的博客上一脱成名,引得不少人质问方兴东和他的博客网:“你们要将中国互联网引向何方?”
如果说“脱女”们引发的还只是道德层面的争议的话,那眼下在博客上愈演愈烈的博客相互攻击、泄露隐私等事件则直接将BSP们拖进了法律的泥潭。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自己指名道姓地在私人博客上被辱骂,一怒之下将该博客所在的中国博客网告上了法院。他说:“博客的主人是我的一个学生,但我不会去找他。学生发发牢骚,我可以理解,但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的确是违法,中国博客网没有尽到监管的义务”。类似的纠纷还有很多,比如沈阳诉秦尘、周永德博客骂方兴东、韩白事件等等。
对BSP们来说,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博客之间的意气之争。但是,一旦这些纠纷里掺杂进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会变成性质恶劣得多的利益之争。在国外,这种情况已经变得很严重了。根据来自《福布斯》的报道,一些公司已经把博客当成了武器,通过纠集大群博客写手发布相关的负面文章来打击竞争对手,而这些公司里赫然包括了IBM等大名鼎鼎的IT巨头。
发生在博客上的攻击、漫骂以及情色已经使很多人对博客产生了反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博客产业的发展前景。博客必须接受监管——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了,而监管博客的主要责任,则当仁不让地落在了那些提供博客服务的BSP们的身上。遗憾的是,BSP们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BSP们监控博客的方法只有两种,技术手段和人工手段。技术手段就是通过程序,设定一些关键词,过滤掉一些敏感的博客文章。这种做法无疑过于死板,因为一篇文章很难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判断其是否有政治色彩、是否含有情色内容以及是否涉及攻击、漫骂和泄露隐私。人工手段倒是可以避免这一缺陷,不过随之又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据悉,博客网一天上传的博客文章有5万篇。如果一个编辑平均每30秒审查一篇文章的话,那5万篇文章需要40名编辑不吃不喝地不停工作10个小时才能审查完。
BSP自己在内容监管上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完全解决博客带来的麻烦,光有来自BSP的“他律”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网民的“自律”。在欧美,由于信用体系健全,网民“作恶”的代价极为高昂——一旦某人丧失信用,其工作、学习、生活都会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博客间互相攻击情况的发生。而在我国,由于诚信体系的不完善,网民,尤其是博客的自律现在还谈不上。大多数情况下,网民在网上一般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BSP们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法律政策上的真空。对于ICP和BBS,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具体法规,但对于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博客,则是一片空白。BSP的法律地位如何界定?出现纠纷以后如何确定BSP的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在法律上都存在争议。
也许有一天,随着我们诚信体系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BSP自身监控力度的加强,博客带来的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过,在这之前,BSP的尴尬角色还得扮演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