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慧聪和阿里巴巴的“口水战”是近年来2个冤家对头比较好看的一场戏。慧聪的老郭(从慧聪员工嘴里说出来的一个词。)阿里巴巴的马云,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2大风云人物。当然,这场“口水战”也不排除有炒作可能。不过,我们今天谈不是这场“口水战”的事情。下面说正题。
吹牛,老百姓叫“说大话”;现代一点的说法叫“包装”。马云是一个善于包装自己,包装阿里的人。从阿里巴巴得到的第一笔风投,到2004年的8200万美金的私募,再到2005年“yahoo中国和阿里巴巴10亿美金收购案”。你不得不佩服这个身高不足1.70m的英语老师。
吹牛也很有讲究。不能吹小了,也不能吹大了。吹小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面也不会很大。吹大了,那后果就相当严重了,前一段时间进军网游的史玉柱先生当年就属于吹大了的。当然,也要讲究时候,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投资者喜欢听什么,不能过早,也不能太晚。就像前一段时间出现的Web2.0热。如果你现在和投资都谈Web2.0,可能机会就没那么好了。所以马云对这个吹牛的火候和时候掌握的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马云也不例外。就“阿里巴巴日纳百万税款”之事,也有包装的意思。阿里巴巴自称2005年度(不包括收购的yahoo中国和3721),共有2.58亿税款入库,一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日纳税百万。马云为什么要说年度纳税多少,而不说直接说年度收入多少呢。这就是马云高明之处,阿里巴巴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义务向公众披露一些敏感的财务信息,当然也没有义务告诉你一年收入多少钱。抛出“年度纳税2.58亿”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把2.58亿当成营业税的话,那算出来的年收入将近47亿。很显然,2005年阿里巴巴年收入不可能达到47亿。那么2.58亿就肯定包括其他税费。具体2.58亿中有多少是营业税,多少是企业所得税,多少是个人所得税?
再者说,年度纳税2.58亿,别说老郭表示质疑,我也觉得不太可能。一般的互联网公司,营业税所占的比较大约是60%左右(像joyo这样的B2C公司除外,因为他们可能有比较高的增值税),那么按照这么算的话,2005年阿里巴巴收入也有20-30亿。从阿里巴巴的网站(如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subject/v5003008-s5019068.html?head=no)中了解到截止2006年5月,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共15万,我们暂且按15万来算一下(2005年12月31日前肯定没有15万)。
2300*15万=3.45(亿) 收入
3.45*5.5%=1897.5(万元) 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如果按照,年收入30亿算的话,也就是说“诚信通”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1.5%。不知道你是否相信阿里巴巴大力推广的“诚信通”只占总收入的零头?反正我是不相信。
为什么说这次马云把牛给吹破了呢。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阿里巴巴每日纳税百万看来是站不住脚的。杭并不是说一个税官出来说说你去年交了多少税你就交了多少税,这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能说,杭州市政府对阿里巴巴很支持。要想知道阿里巴巴2005年度到底交了多少税,我看在一定时间内(或者说在没有上市之前)是不太可能了:
1、一个企业具体交了多少税,其中哪些税是多少,只有该企业和税务部门了解;
2、阿里巴巴自己不会、也没有义务拿出相应的完税证明的。除非他真的交了这么多税。
3、税务部门也不可能告之公众阿里巴巴所缴纳的税款。在我的印象中,税务部门相关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保密”,所以税务部门更不可能告之公众,阿里巴巴交了多少税,以及这些税费的构成。
马云真的是很高明。我的标题是“把牛吹破了”,目前看来这个牛还没有吹破,但也没有很有力的证据证明没有破。让我们视目以待,看看这头牛最后的结果是“破”还是“不破”。
声明:
我本人以前是一个会计师,现在是一名程序员,在北京某公司任技术负责人。以前对金山的求伯君老前辈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至从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后,马云也是我偶像之一。
所以没有对马云本人以及阿里巴巴有任何的不敬,只是写写心里的想法。水平有限、经验有限、知识有限,难免会有不足之处。
本人MSN:cdf800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