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广泛开展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多数自卑的孩子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 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让孩子多和人群接触,多结交朋友,感受他人的 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 过交往,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孩子,一定要坚强 拉吉夫·甘地的母亲 关于拉吉夫·甘地 >>>> 拉吉夫·甘地1944年8月20日出生于印度孟买,是印度第一任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和费罗兹 ·甘 地的长子,也是尼赫鲁家族中的第四代。拉吉夫的母亲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4年在母亲遇刺身亡后,他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第三任总理。印度的总理此前都是些老人 ,拉吉夫·甘地给这个职位带来了一些新的面貌,上任后他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 局 ,改善同邻国的关系,调整经济,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生产,以印度新一代年轻 领导人的特点和形象为国内外所瞩目。 成长故事 拉吉夫的母亲英迪拉是印度第一任女总理,而英迪拉的父亲也曾是印度总理,或许是父亲的 工作过于忙碌,童年的英迪拉生活总是充满了孤独和不安,所以当她有了孩子后,下定决心 要挤出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好好爱他们。 英迪拉成为总理后,不管自己有多忙,她都抽出时间和两个儿子一起玩,一起读书。拉吉夫 小 的时候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甚至有些腼腆。在他3岁时,英迪拉全家搬进了新居,这本来 是件好事,但是年幼的拉吉夫却对新居的一切都感觉不适应,他大吵大闹,试图抗拒这个陌 生的环境。英迪拉把拉吉夫带到了花园的喷泉边,用花园里种种有趣的事物来吸引孩子,让 他忘却了烦躁,也逐渐地适应了新居。 随着拉吉夫逐渐长大,英迪拉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拥有坚强的品质,而她也一直这样教育孩子 。拉吉夫12岁那年,因病需要动手术,他的主治医师害怕拉吉夫会对手术感到恐惧,于是假 装安慰他说手术很简单,并不痛。英迪拉却认为拉吉夫已12岁了,应该懂事了,她坦白地 对儿 子说:“孩子,你将经历一次非常痛苦的手术,在手术后的几天里这种痛苦会一直持续,也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你要有心理准备,坚强地应对,作为一个男子汉在痛苦的时候请不要哭 泣或叫苦,否则对你的身体毫无好处,甚至会让你更加痛苦。你是否还愿意接受这个手术并 获 得康复”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点了点头,勇敢地熬过了这次手术,既没有哭也没有叫苦 ,坚强地忍受了这一切。 正是这一件小事,让拉吉夫明白,对于任何痛苦,勇敢坚持是唯一的办法,哭泣和抱怨并 不能让痛苦减轻,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变得日益坚强起来。在母亲英迪拉遇刺身亡以后 ,拉吉夫忍住了自己内心巨大的悲伤,勇敢地站出来,以国家利益为重,果断地平息了全国 骚乱,稳定了国家局势,也获得了民众的信任。1984年12月31日17时,拉吉夫·甘地宣誓就 任印度第三任总理。

理论点拨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 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 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 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于是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 点过分牵就,替孩子包办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其实这种过于保护孩子的方式只能让孩子在 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产生软弱性。 孩子的成长阶段是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做父母的应给予保护和关怀,但绝不能溺爱和纵容 ,不能使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孩子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步 入社会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以家长应意识 到,坚强的意志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拉吉夫的母亲 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若是没有当初母亲对其坚强性格的培养,拉吉夫在母亲遇害后怕是只 会沉浸在悲伤里而无法做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