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做最开明的家长(3)
系列专题:《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 10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从来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 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教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26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30从不空洞地、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38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最后结果。 做孩子无言的老师
郁达夫的母亲 关于郁达夫 >>>>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他曾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 文学团体创造社,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郁达夫还先后主编 了《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30年3月,郁达夫作为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他赴武汉参加军委 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 成长故事 郁达夫出生于古镇富阳,郁家是富阳一带有名的世传儒医,但是这个殷实的医师家庭,到了 达夫父亲郁企曾手里,经济状况已大不如从前。 1896年,郁企曾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他就是郁达夫,郁达夫出生不久患大病拖 了一年多,拖累得家里入不敷出。在他3岁那年,父亲郁企曾终因生活包袱过于沉重而 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郁企曾病逝后,郁达夫的母亲陆氏就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知书达理,把两个儿子 送到离家很远的书塾上学,尽管费用高昂也在所不惜,因为那是当地最好的书塾。当时的郁 家虽然没有钱财,却有祖传下来的4万卷书。在那段最苦的日子里,陆氏宁肯典当首饰度日 ,也舍不得卖掉这些书籍。好在那个时候,郁家三兄弟虽小小年纪却天资聪颖,1900年,16 岁的哥哥郁华以乡试第一名中了秀才,震动了整个富阳镇。 很快,郁达夫进入了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他成绩优异被特许跳级,在一群大孩子中间显得 与众不同,这再一次让富阳的民众不敢小看郁家的孩子。 在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的第二年,陆氏把自己辛苦筹来的学杂费缴给学堂之后,郁达夫却怯 怯地对母亲说想买一双皮鞋,那个时候他的同学大多穿着皮鞋,年幼的郁达夫非常眼馋 。
更多阅读
第51节: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17)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对于商家而言,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如果按较高的价格能把商品卖出去,生产者就可以多赚一些钱。因此,生产者将尽量把商品价格定得高些。但是如果把商品价格定得太高
第50节: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16)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替代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认识并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做一个聪明的经济人。 知识链接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
第49节: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15)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聊天室 这样的故事只可能在寓言里出现,但从这个故事中也能引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
第45节: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11)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炫耀性消费不仅使大量的奢侈品生产耗资巨大,而且这些消费者又以惊人的铺张浪费将奢侈品化为废弃物。享受不了的人有条件挥霍,需要的人又没条件满足。浪费的财富只是满足了富有者的虚荣
第44节: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10)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个概念最早由凡勃伦于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一书中提出来。凡勃伦认为商品可分为两大类: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