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群落:台商商圈对话网络商圈
在通讯技术的发展史上,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像“互联网”一样对传统的商业群落造成如此巨大的颠覆性影响,甚至使“互联网”摆脱了早先被理解的工具意义,而成为一种商业认同标志和商业规则。在互联网诞生的前后,电报、电话、手机的诞生,都曾经给商业化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惊喜,但并没有形成一种基于该种通讯工具的“上层建筑”。 互联网时代宣告了一种基于工具的群落乃至文化的诞生。之所以与上述工具有如此之大的不同之处,是由于Internet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参与和互动,无数网民从web1.0时代的信息受众一路狂飙到web2.0时代的信息提供者。显然,这种由无数基点构成的网状“链接”比前互联网时代的点对点的“连接”更加有效。当掌握经济话语权的商人开始主动或被动的参与互联网,准确地说是电子商务的进程时,他们发现在一个盛行免费的中国互联网业界,他们的商业活动必须付费进行,令他们更惊奇地是还有一群人活跃在网上,这是一片巨大的天地。 网络商圈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兴趣与关注。网络商圈影响并拓宽了商人的电子商务渠道,引导商人向互联网移民,加速了电子商务虚拟社会的形成。同时,网络商圈中蕴涵的巨大商机,将企业置于全球背景下进行资源配置,无论对采购商还是供应商,都是宝贵的财富。随着中国企业制造、供应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企业开始依托互联网开展采购。
台商商圈在上海 台商是中国当前最为活跃的地域性“商业群落”之一,具有“台商”特质的企业家与“浙商”等其他地域企业家不同是,他们除了具备敢闯敢干、认真、刻苦、耐劳、坚韧品质之外,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且有国际视野,在国内各地和国际市场大展身手。 据不完全统计,大上海地区的台湾人超过50万人。一家媒体如此描述台湾人聚集的社区情形“道路旁的行人通行指示灯上,闪烁的小人偶正提醒行人只剩10秒的时间可以通过马路;全家便利超市蓝白相间的招牌底下,赶着上课的学生手拎着热腾腾的包子走出店门……。要不是一群又一群的自行车从眼前窜过,要不是前方大型招牌,广告牌上的简体字,实在很容易让人以为这里是台北。” 虽然竞争压力逐渐升高,但在大陆政经稳定的背景下,99%的上海台商仍将在当地持续扩大投资。“毕竟,站稳上海市场,就等于站上世界舞台,上海将是台商迈向国际的一个跳板,”一位台商眺望浦东的摩天大楼说道。 这种变化,能直接从台商的购房热情中感受到。根据台湾《远见》杂志独家调查,高达66%的台商携家带眷前往上海,并有63%的台商已在上海置产,上海俨然成为台商的第二个家。而据上海团聚机构的正式意向登记显示,目前已经有8000多户台商有意在上海购房,近期这些意向客户将团购看房,而此举也将打破台湾购房团零散在上海购买物业的举动。 同时,越来越多的台商开始融入本地的社会群体,他们发现彼此结成的社团不仅有助于维系感情,也有助于商业的开拓。成立12年的上海台协就被视为这样一种可以信赖的团体,从三届理事会期间的会员数750家,发展至今已有各类会员近1000家。3年来,上海台协理事会组织各项有益活动百余次,其中包括组团赴外省市参加招商交流、考察等活动。 “上海台资企业协会每年不定期会举办各种活动,以提升上海台协会员企业的经营能力。”新上任上海台协会第三任会长李茂盛表示。此次上海台商协会、上海普陀区政府与慧聪网合作“携手台商 共赢网络新财富(上海站)”论坛即是这一系列活动之一。据悉,本次论坛将纵论台商家族企业在大陆如何成功经营之道。 “网上台商”赚得先机 台湾一项年度调查显示,大陆1000大台商企业2005年在大陆的营收逼近万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超过三倍,整体营收额相当于台湾同年GDP的35%。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恫豪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只是又一次确定了两岸经贸整合关系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两岸整合概念包括生产和行销,他认为在大陆的行销将是台湾企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大陆的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台商迅速发现了此中蕴藏的商机。有心人士通过“网络开店、大陆销售”的模式,掘得真金白银,也为“台商商圈”与“网络商圈”的融合做了最好的注解。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2005 年大陆的网上购物交易金额达到56亿人民币,预估2010 年将达到460 亿人民币,看准大陆网上市场的消费潜力,岛内业者提供了台湾“一网开店”,大陆“多网行销”的服务,只要在台湾开设网络商店,就可以选择在大陆多家知名网络商城同时曝光,把商品销售到大陆去。 中新网消息,一位网络业者表示,大陆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从网上付款到安全的电子交易平台,平均四到五天便可以收到来自台湾的商品,在收到商品之后,岛内的卖家就可以从交易平台上提取货款,双方都有保障。 此外,根据联合报消息,台商为有效控管两岸业务,传统的表单管理已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系统,希望以此大幅降低两岸业务往来高成本。其中,灿坤集团自租用电信光纤系统成立专线后,两岸业务联络费用由原本的二百万元降低为八十万元台币,不仅费用大幅降低,两岸主管通过视频会议、企业体资讯高速公路等系统的运用,彼此更加清楚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 据悉,台商每月花费在控管中国大陆子公司经营情况的费用相当惊人,光是在电话费、传真费、文件的寄送,都在几十万元新台币以上,甚有上百万元者也不在少数,其管理效果却并不理想。随着互联网中的视频会议、E-mail、企业体资讯高速公路的运用,台商能更好掌握彼岸子公司最新的经营状况。 位列国内电子商务前三甲的慧聪网一位高层表示,慧聪网将为两岸企业家搭建一个电子商务的交流平台,让台商真正领略到“聚网圈,智享商道”的网络财富共享之道。 台商在 “网商化”过程中实现本土化 所有在大陆经营的台商企业,都希望快速融入到大陆经济大环境中,实现本土化,迅速发展壮大。两岸企业家交流成功经营之道,对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极为有益。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各地优秀企业云集到此。台商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并能够立足上海,辐射全球?“网络商圈”成为一种可助力的方式。 赵廷超撰写的《行业协会遭遇电子商务:一场商务的电子化大迁移》一文中表示,目前我国至少有1000万中小企业涉足B2B领域,电子商务把1/3以上的中小企业的生意从3-4级城市做到了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商人将从传统商业商圈移民到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商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通过IM(即时通讯)、网络商铺或社区相识,聚集,形成新型“商圈”,并促成商业往来和人脉积累。 《电子商务世界》杂志在日前对某B2B网站的商圈现象进行调查时发现,从倡导商圈到现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其网络商圈的个数已经达到近千个,慧聪网甚至直接将日前召开的会员大会命名为“商圈大会”。 在国内企业大踏步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潮流下,台商选择“网络商圈化”实质上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的本土化。由此,将传统的台商圈子扩大,结交更多的新商业伙伴。与定位模糊、缺乏核心服务、生存困难的传统行业协会相比,在电子商务所组织起来的商人圈里可以适时交流行业、产品信息,分享网络带来的“节点效应”,甚至联合关联企业开展维权和自律活动。 正如赵廷超所说,B2B电子商务网站正在将中小企业和商人集结成一个个具有共同商业关注点,互相形成一定信任基础的虚拟组织,组织内部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组织和组织之间也通过多点联系,形成庞大的、自发的虚拟行业组织,行业网站则为这些虚拟组织提供虚拟场所和技术信息服务。 如果台商能在网络商圈兴起之初就把握时机,理解这些虚拟组织的游戏规则,将对今后在大陆的“本土化”策略大有裨益。在互联网时代,甚至可以说台商的“网络商圈化”即是“本土化”的一个重大表征,两者相辅相成。相信台商与“网商”的融合会诚如《中国台商》杂志所言“相信台商群体的力量,可以在两岸、东南亚乃至全球的经贸发展中,贡献杰出的成就。并相信台商文化,对于华人商业文化的发展及促进,有着独到的诠释”。 据悉,旨在为台胞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活资讯平台的2007台商生活展,将于2007年1月12-14日在台商集居地闵行区龙通生活广场开展。如果说这次展会是一场难得的Live show,那么将在2007年1月16日举办的慧聪网“携手台商,共赢网络新财富”论坛则是一场充满商机的Business Party。
更多阅读
互联网创业的商业计划书 ? TMT观察家 互联网创业商业计划书
互联网创业的商业计划书朋友老K正走在创业路上,BP作的辛苦。老K贴出了自己的BP目录,俺在鸡蛋里挑骨头,顺便列出我给的商务计划书目录建议:第一章:项目摘要第二章:项目介绍1、市场分析2、竞争对手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市场营销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
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第三届研究生班(2012年)第九期课程主讲老师:张山峰张山峰,Google商业客户解决方案部中国区负责人。课程内容简介:2012年10月26日下午16:30-18:30,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第三届研究生班第九期课程在公司大会议室举行。Go
李光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迭代思维
移动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互联网的延伸,二者虽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需要联网,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移动”二字标志着这是一片新的战场。移动互联网在不同方面都在颠覆着传统的互联网思维,以日新月异的趋势谱写着新的光辉。要想跟上移动互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 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新闻式营销
刚刚主持人讲的“内容营销”不是太正确,稍微纠正一下,应该是“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式”营销,因为所有的营销都会有内容的,但不是所有的营销都具备新闻性元素、都能够产生新闻效应、都能够引起强烈关注。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结构怎么变?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奇形怪状的事情,比如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羊毛出在狗身上”,再比如说“互联网思维”,这些绚丽华丽的名言名句,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无法躲过去的标签,你要是不懂两句互联网名言,你都不好意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