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经理的博客书
巫宁
收到同程网吴志祥先生寄来的《中国百名旅行社经理实战全记录》。翻阅它收录的近百篇文章,心中有新鲜和欣喜。
书的内容吸引我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想必其他业界读者也是如此。它的特色在于传递了一种实践智慧。旅行社运作中那些复杂微妙、敏感模糊的领域,远非院校研究者的畅行之地。这样一个操作灵活又富于应变的行业,需要浸淫多年的业者用亲身经验和丰富的细节来讲述,才务实贴切,生动有趣。
作者中找不到熟悉的专家姓名。有很多名字是这样的:“春之声”、“上海蓝遁”、“四川妈呦”、“与你同行”。显然不是真名实姓,有网络文化的蛛丝马迹。
这是一本基于旅行社经理的网络写作编撰而成的书。每篇文章的后面都附有一个网络链接,追踪这个线索,展现在眼前的是www.17u.net/bbs存档的53000多个主题和280000多个探讨。让我许多感慨,三年间旅游同行们借助网络积累下来的知识,是非常多,非常富足的啊。
早在三年前,我就注意到同程网开辟了一个论坛叫“同程大学”。最初,我曾对这个名称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一个网络论坛何以做比“大学”。而后来,看到这个论坛迅速成长,从一个发贴到几十万个发贴,从第一名会员到4.5万名会员,看到全国各地的旅游一线经理汇聚在这里,围绕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思辩、争鸣、砥砺。这让我重新思考网络作为社会化知识分享途径的潜力和价值。
因为我们正规的院校课堂和正统的学术知识传递体系,常常忽略“默会知识”的存在,或者刻意忽视这种知识在真实世界的优先权。仅仅关注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传递。学习者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书本世界”里。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结果学生的头脑里源于课程的明确知识体系与旅游业纷杂鲜活的行动世界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
而当初入旅游行业的年轻毕业生迫切地想要了解一些门道的时候,却常常感到这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有形或无形的屏障阻碍了他们对“默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趔趄在成长的道路上。或许他们身边的老师,如同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所说,“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或许,由于这些“默会知识”由于关乎利益和权力,常常被身边的资深者当作资本秘而不宣,而不轻易分享。
当年轻人最终了解各种技巧和规则,进而有了对市场的直觉和战略性的眼光,成为行业中资深一员的时候,他们或者付出了漫长的时间,或者付出了很多吃一堑长一智的代价。更多的年轻人因为困惑或者不得要领,遗憾地放弃这个行业而去。
因此,如果问我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平台和知识传递,我想,旅游业者不仅需要由正规教材传递的“公开的知识”,还需要大量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智慧。而更需要的,正是一个洋溢着开放精神的互动平台。让旅游工作第一线的从业者在这里分享最鲜活的经验,倾诉不吐不快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困惑和疑问。有志于旅游业的人才,将受惠于这种机制而更快地成长成熟。充满活力的旅游业者,将在此实现他们的终身学习。
恰好也是今天,读到英国《金融时报》叶之宇(Andrew Yeh)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文章的作者采访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总裁鲍姆加顿(Jean-Claude Baumgarten),他说,“尽管中国准备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中国的旅游业仍不发达,面临着合格接待人员数量不足的巨大压力”。文章指出,中国的服务型企业仍不成熟,很多员工训练不足,缺乏专业素质。“真正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个国家需要——也将经历——一个庞大的培训过程……
因为有了网络,我对中国旅游业的人力资源成长,充满展望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