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托管券商 券商、基金、私募、QFII各领风骚三五年



长达6年的长期慢慢熊市,到今天如果还能挺立在股市的都还算是英雄,回想那些倒在股市门槛的机构和大户,相信我们仍然幸存者的心情会变得坦然很多。

券商―――忆往昔峥嵘岁月

券商曾经是个金饭碗,谁要是进了证券公司,就等于找了份高收入的工作。确实,券商在以前有过光辉的岁月,98年证券投资基金出现之前,他就是市场的主角。但是,短短十几年的中国股市发展史,有多少券商倒下了?说起倒下的原因,行情可以被称作为借口,但是更深层次的却是机制和管理。就说过去的三年,有一定基础的券商都改头换面,注册资本纷纷由原来的几千万增加到现在的几亿、几十亿,按照道理,这么大规模的扩张,券商的日子应该很好过,更何况,当年的6.24行情为券商摆脱熊市困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券商的全面复活,在和基金细分市场的竞争中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连当年叱咤股市的南方证券也倒在了牛市的门槛之上。

 私募基金托管券商 券商、基金、私募、QFII各领风骚三五年

在对券商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2005年上半年券商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持续缩水,持股数较上年末减少26%,市值缩水33%,重仓股净值仅113.25亿元。由于券商的保证金账户和委托理财资金,各个券商都有自己的一本暗帐,无法准确估计数量,在券商忙于通过独立存管的背景下,这部分资金也在不断流出股市。券商缩减自营规模甚至取消自营部门成为2006年的趋势,由此判断,券商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元气,券商的减仓行为将在一段时期内给股市持续造成负面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断有券商获得中央注资和低息贷款的消息,目前已有银河、申万、湘财等券商得到注资和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券商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中长期的积极意义。但在市场存在诸多不明朗因素的情况下,预计券商资金不会大规模参与市场。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都将注资券商都有一定时间限制,注资5年后,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都将抽离资本。

此时,我想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我们的券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否则,再大规模的注资、发债也很难让他赶上好日子,再多的投行业务也难改其入不敷出的局面。市场虽然随时可能会产生大机会,可对券商来讲,好日子是看得到了,但是要重夺主导地位却还是需要时间去证明,此时,更多的只能去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了。

私募基金―――有多少事可以重来

有这么一段台词: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其实,股市也一样,很多人看到一只股票涨的时候往往就想到当初自己是看上了他,可是没有买!几年的熊市,对股市的私募基金来讲,无疑也是一场炼狱,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最终熬到了现在,并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实属不易,曾经赫赫有名的涨停板敢死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苦苦支撑或者干脆就退出了市场,笔者有不少同学曾经就职在类似的私募,可如今,很多同学都获得了自由身,因为私募解散了!听到同学自由的消息更多的是在去年的年前,要知道,挺过去,大牛市就来了,可最终他们还是没有挺过来。面对火狗年即将到来的牛市,很多已经解甲归田的私募经理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可惜,股市不相信如果,过去的已成为历史,重来只能在后来者身上!不过,只要股市存在,私募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只不过,这些前辈的经验教训时刻要牢记在心中,切不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公募基金―――人依旧、情依在,试看天下谁能敌?

封闭、开放式基金曾今是如日中天,想想当初他们热销的场面,让我回忆起当初股市狂热的时候,股民填单买股票的场面。只不过现在大家的这种热乎劲更多的是用在了基金这个相对理性的对象上面,这也说明我们的市场确实是进步了。不过,基金能有今天的局面也确实来之不易,去年,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风是一阵接着一阵,毕竟6年的熊市行情当中基金又受到重创,全面做多让他们在几年的熊市当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境地,可最终他们还是挺过来了。其实,基金挽狂澜于既倒的过程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崇尚价值投资,比如说,根据行业景气度选股,如果我们的普通投资者真的都能做到基金的理智,那么熊市的学费就没有白交。其实,对现在的基金来讲,最大的问题不是赢利,而是如何重新树立投资者的信任。特别是自2005年由于基金赎回压力、看空股市等等而大幅度做空中国股市时,被自己的“劲敌“QFII打了个措手不及,谁可想到区区不到500亿人民币总额资金的QFII敢与大象比力量,可是事实再一次证明证券市场没有任何定论。

2005年基金中报显示,基金持有流通市值1611亿元,占深沪总流通市值近20%。由于股票型基金和配置型基金仍是二季度基金净赎回的重灾区,其中股票型基金净赎回22.05亿元,配置型基金净赎回44.81亿元,新发行的股票基金,除了首只银行席基金工银瑞信首发规模达到44.45亿份外,2005年以来其他股票方向基金首发规模一般不超过10亿份。目前股票方向基金份额已经一年时间内没有出现增长,基本在2300亿份多一点。据中信证券2005年9月9日的仓位测算,85只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2.7%,股票型指数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为96.3%,偏股型混合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为72.9%,股票型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为72.5%,配置型混合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为61.9%,均接近基金契约中持股比例的上限,整体仓位比二季度只增不减。基金经理的仓位管理和散户类似,只要有钱,几乎都会买成股票。由于基金可自由操控的现金越来越少,基金对股市的拉升作用越来越小。本次12.6(自2005年12月6日启动)行情,基金净值增长率整体落后于大盘,基金整体上陷入看多无法做多的尴尬处境。

截至2005年10月底,中国基金业资产总规模已超过4760亿元人民币,而6年前这一数字是577亿元。理论上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而接近15万亿的中国居民储蓄存款,36万亿的金融资产,预计十五年后中国GDP将达到三十六万亿,照目前GDP与金融资产一比三的保守测算,金融资产总量可能超过百万亿。谁来管理这些资产?基金业责无旁贷!

可是,股票基金不赚钱是中国基金业的很大问题。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2001年至今,只有2003年基金平均收益为正,其余年份均为负,2005年前三季度,在绝对收益上多数基金并未获得正收益。影响新基金的发行,对吸引机构投资者通过基金渠道进入市场亦不利。

不过“青山依旧、人依旧”,相信只要基金吸取几年来市场的经验教训,股市的基金时代还会到来。

QFII―――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春江水暖鸭先知“,用这句话形容QFII应该是再恰当不过。2005年4月,26家QFII机构在用完40亿美元的额度后,纷纷表示将申请更多额度,其中恒生银行抢得新增60亿美元额度的第一单。而人民币升值就像前期一系列利好的临界点,引爆了沉寂已久的市场信心,场外资金已开始放弃观望,加快了入市的步伐,而在这当中,QFII的动作既快且准又狠。从2005年上半年股市处于1000点附近的冰点时,QFII就已经开始大举吸筹,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大笔资金更是潜入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当中。不止一个投行的分析师向媒体表示,人民币汇率按市场需求动起来后,其直接影响就是货币政策更趋灵活,宏观调控的禁锢得以解放,从而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也成为现实。

进入2005年进入11月份,深沪两市更多的基金重仓股仍在下跌,基金经理不断减持这些“核心资产”,包括华能国际、五粮液、万科、招商银行、深赤湾A、伊利股份、金融街、海正药业、振华港机、同仁堂、宇通客车、烟台万华、江淮汽车、G申能和云南白药等,基金的一致抛售导致这些前期被基金共同看好的股票持续下跌的原因。这种抛售可能引起市场循环下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金重仓股始终被分析师列为市场不看好的板块之一,但一些基金经理仍坚持“目前基金重仓股中还有一部分股票没有调整到位。” 由于股市持续下跌,基金业绩表现普遍不佳,新基金首发规模急剧下降,股票类基金的总规模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QFII似乎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惟一筹码,9月25日,国家外管局批准恒生银行增加5000万美元QFII投资额度,这是在国务院批准QFII试点额度提高之后首家获批者。11月份QFII额度审批加速。11日,美林国际和准富通银行获准增资2.25亿和3亿美元;11月7日,上海汇丰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分别获准增资2亿美元和1.5亿美元投资额度,短短7天之内共审批8.75亿美元,相当于一只70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发行。获取增量资金的QFII抓住市场底部大举建仓,在基金不断卖出基金重仓股的时候,QFII们持续保持一个积极的投资策略,他们也试图让市场相信:他们是市场最好的投资者,由于他们的进入,市场将会获得上涨的动力。

2005年第三季度末显示,QFII增持行为十分明显,期间他们仅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到14只,现在QFII所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持有11.11亿股。随着众多金融机构取得QFII资格并进入中国市场,到2005年底我国已累计批准QFII56.45亿美元投资额度,在迅速加大投资的队伍中,国际投行巨头无疑是QFII的主力,也是研究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主力。在中国内地股市不断上扬的同时,它们纷纷对中国股票的未来趋势和投资趋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虽然目前QFII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资金只有56.45亿美元,还不到500亿元人民币,但QFII的影响却与日俱增,大有要掌控中国A股市场“话语权”的趋势。

开始于2005年上半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截至2006年2月27日随着第二十二批股改公司的确定,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达628家,占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不含纯B股公司)的46.24%。这批公司的总市值为20107.04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比例已超过50%,顺利完成了市场人士此前预期的在2月底实现市值过半的目标。这无疑提升沪深两市A股投资价值的同时,也给QFII带来新的机遇。难怪境外机构持有A股市值由2005年初的69.7亿元上涨至当年底的180亿元,增幅达158.2%。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股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资的积极参与,QFII的投资额度已成为“稀缺资源”。虽然我国政府在去年下半年又宣布再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使QFII的额度达到100亿美元,但外资“哄抢”QFII的情况依然没有改观。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甚至认为,QFII额度应增加到500亿美元。

截至2006年2月24日从已经公布上市公司年报看,有10个QFII机构持有16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正是因为QFII的买入有了大幅度上升,像中金黄金、山东黄金、南宁糖业等资源类股票上涨100%以上,像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类股票也有了50%以上涨幅。正是熊市中QFII的这种敢为行为,引导了市场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投资者已经慢慢淡忘了国内基金,而把目光移到了关注QFII的一举一动。

保险资金――明天谁主沉浮?

社保资金:社保资金理事长项怀诚透露2005年社保资金目标股票投资为88-178亿元,社保资金正逐步介入二级市场。据统计,上市公司2005年中报显示,社保资金组合进入上市公司10大流通股东的持股市值约51亿元,比当年一季度48亿元、2004年末44亿元小幅增长,显示出社保资金在稳步地介入二级市场。由于社保资金将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入市节奏显得相当缓慢,增仓的幅度并不大。未来2-3年内社保资金仍有望给股市带来正面的支持,其力度将会逐步增大。

保险资金:2005年2月15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2月17日,保监会又发布了相关配套文件,并宣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股票按成本价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5%,可入市的保险资金有近600亿。通过对上市公司2005年半年报信息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保险机构已经现身17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保险机构持有这17只股票的总市值达到了7.52亿元。半年报中显示出来的只是保险机构持仓的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很多股票,保险机构未能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但持仓量并不小。据介绍,截止到7月底,保险业的投资基金余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保险资金在支持股市改革和债市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9月底,有6家保险机构现身52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中国人寿就占据了38家。2005年底,应该会有更多家保险机构、更多保险资金加入股票市场,但与去年三季度末相比,其入市规模可能不会出现“放量”。

从2005年年2月17日,华泰财险率先下单买入股票,包括人寿资产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也均高调宣布入市,中国保险资金开始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整整一年时间,保险资金在股市的直接投资金额都在稳步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5年6月末,保险资金中银行存款的比重同比下降10.9%至37.2%,国债投资同比上升7.3%至24%,证券投资基金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6.5%。

据保险业有关估计,目前保险机构直接入市的资金总量当在100亿左右。如此来看,保险资金入市的节奏并不慢,2005年四季度保险资金有望持续增仓,但600亿元左右的投资额度不会在短时间内用完。

从结构看,2005年债券投资占全部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达到52.3%,约7385亿元,而股票投资只有100亿左右。目前,随着保险公司2000年、2001年的大量协议存款到期,协议存款续存的难度加大,再投资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凸现。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质,以及其他投资渠道难以迅速扩大,因此债券投资将继续成为到期和新增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

粗略估计目前保险可投资资金大约15000亿元左右,按照直接投资股票的上限5%计算,目前保险资金能够直接进入股市的总额为750亿元左右,比QFII略大,但比基金要小的多。但是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近在咫尺,因此我的估计十一五末期,保险资金直接和间接进入股市的总额应该在3000-5000亿元左右亿元(十一五末期中国保险总资产10万亿左右)。而社保资金目前预计2000亿元总资产,按照40%投资股市的上限限制,那么直接入市资金800亿元左右,未来五年时间随着国有股减持、财政逐年弥补和其它渠道筹集,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国社保资金总量应该能达到1万亿以上,这样直接入市资金应该在4000亿元。这样从未来看整个保险资金(商业保险、社会保险)能够投资股票的数量,到1010年时将达到近1万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0337.html

更多阅读

异军突起 近义词 漫谈异军突起的宣酒

“自古江淮出美酒”。近十多年,安徽酒企之间的竞争犹如诸侯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几经沧海沉浮,随着沙河、双轮渐渐走向衰落,安徽酒界呈现“新战国七雄”时代。   “古井”以原浆和淡雅,依然不失王者之霸气;“口子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焦虑症

      20年的互联网发展史,产品与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朝生暮死,旋生旋灭,各领风骚三五年。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用在IT、互联网领域,已成“迂腐”论调。一夜暴富,快、新、极致,管它是不是昙花一现,仿佛已成为互联时代的青年理想。扎克伯

长寿老人的秘诀 企业的长寿秘诀

      企业也是有寿命的,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概述的人、动物一样,在其生存环境中要面临商业社会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中国企业数量可谓不少,但长寿的不多,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三五个月也不鲜见。  何谓长寿企业?当然是比对手

御食园:品类布阵者

     品类雁阵,拱卫市场  作为非必需消费品,中国的休闲食品市场有一个基本的特征,那就是除了能够畅销十年以上的少数经典产品和传统产品外,其余大多数产品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下一波流行的会是什么?谁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新浪:门户后时代的变革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互联网领域的变化可谓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最初是门户整合媒体资源,提供转载的信息;然后是搜索变为新的互联网入口,占据了更大的流量;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用户的习

声明:《私募基金托管券商 券商、基金、私募、QFII各领风骚三五年》为网友旧巷遇见你和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