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中诸多发展的新的服务项目我们通通称之为服务创新,但是我们翻开经济发展的历史书,我们经常可以在过去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类似的金融产品,我将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循环。而此类的循环广泛的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当前我们银行的金融创新大多为金融产品的创新,由于银行业经营发展的相似性,所以在同业内模仿起来相当容易,常常是一家银行费尽心机才开发的金融产品,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就遍布整个行业。由于银行经营中的成本核算使得不少银行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客户营销上,甘心去做市场开发的跟随者。不能针对银行而言金融服务创新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针对自身独有情况进行业务改造,造成业务经营水平低下,最终结果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那如何真正的开展银行业金融创新呢?现在我们有必要来讨论发展经济学说的两个观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展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流行的 观点有两种,一种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培刚及其他两位经济学家提出的发展经济学;另一种是前复旦大学教授陆德鸣提出的发展经济中的“后发优势”。两者的区别在于经济发展的基点的不同,适用的环境也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的金融业由于体制原因,虽然一直在坚持向商业化发展,但是历史成因很多,所以在发展中常常出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思维理念上按张培刚的发展理论,而在业务操作上采取的则是陆德鸣的“后发优势”理论。也就是说、经营理念和行为严重不一。当然我并不是说发展中不能兼容不同理论,只是这两种理论的发展基点完全不同,如果不经过很好的处理运用起来并不能合拍,在业务经营上发生问题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再谈谈我个人的观点,经济循环实际是一直存在的一个现象,实际上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金融业务创新大多关注于眼前的利益的拓展,而没有考虑到作为特定时间业务发展后的诸多变化,因为开拓市场获取利润的需要而进行的创新当然是很有必要,但是针对本业发展的创新却是寥寥无己。而一旦发生问题,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我们常简单称为市场的不可预测性。这点在索罗斯的《开放社会》中已经提到,也是就是当类似的条件出现时,类似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相当大。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可以在制造业找到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我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年,高度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以低廉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获得利润。在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后发展高科技产业,然后逐步转移阵地。由于人力资源更为充沛,所以效果比当初四小龙更好。但整个过程实际上依然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老路。
迫于市场的压力,我们金融业更多的是做表面上的业务创新,让顾客实现消费的多个选择,但实质上多个选择基本属于同质,服务上根本没有太多变化。这种组合式的改变根本不能解决客户和本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真正需要。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注重发展中的经济形式,更要寻找创新发展的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按照上文讨论的内容,我的观点有两种,一、整合两种发展理论形成自我发展的观点。这个我也不否认有些银行已经做过,但是绝大部分的还没意识到。从理念上来看张的观点更适用于银行业的后台业务,而陆的观点更适用于银行业的前台业务,如何结合本行实际,理顺前后台发展的关系是同时运用两种理念的关键。二、充分考虑到历史上发展的循环过程,认真找出发达国家类似历史时期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成功典范,于以学习。管理理论中有一个观点叫做定点突破,只是作者说的北京是现实社会,而这里是历史上类似时期。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目前没有实证也就无从比较。但是对于银行业创新概念上的失误希望能有人予以注意。
陈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