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激发无限可能:决定人生成败的心态全集》
1992年,原在江西寄生病虫研究所诊断研究室工作的袁建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哈佛大学生物医院,主攻传染病与免疫专业。5年后读完博士,他的老板发话:"在哈佛,以后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当年一到美国时,惟恐自己留不住,第一年到第三年都拼命工作。"袁建华说,"但一旦老板这样说了,我就似乎看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不外乎一栋房子、一份工作,一直就这样了。" 他对这种下半辈子完全能够预见的生活安排感到恐怖,于是决定放弃目前的工作,离开哈佛。为解决自己的移民身份,他于1997年移居加拿大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但他当时认为自己在国外发展并没有多少优势。 "首先,我当时已经46岁了,在国外年龄偏大。美国人一般差不多都是30到35岁出成果。"他说,"但这样的年龄在中国还有优势。"类似的,他认为自己的英语、社会活动能力与当地人相比,肯定处于劣势,而到了中国,这几项劣势又自然逆转成优势。 实施也证明了袁建华的主动选择为他自己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1998年8月,经过认真考虑的袁建华带着自己的积蓄回国创建广州杰特免疫诊断制品有限公司。 他决定选择专门开发、生产、销售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快速诊断技术,第一个产品就是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这种试剂盒诊断艾滋病非常方便,只要将一滴血滴在上面,1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 随着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在人群中筛选和检测出艾滋病患者显得越来越紧迫。据估计,现在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市场容量是5亿元,每年将以30%的速度增加。 2001年,袁建华又成立了广州洁特生物过滤制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细胞培养瓶(板、皿)、酶标板、过滤器和移液管等实验室一次性耗材中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没有别的本事,我只想当个高级搬运工,把美国最好的东西搬过来。"袁建华说。他以前在国内做生物医药研究时,经常需要培养活体细胞,而培养器皿都是重复性使用,这样使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影响。而美国都使用一次性产品。 作为国内第一家研发一次性细胞培养器皿的公司,袁建华对自己的先天优势感到庆幸。他说:"我是做生物的,我弟弟是做材料物理的,两人合作起来正好攻克这个难关。" 通过低温等离子改性技术,洁特生产的培养细胞高分子材料,在投放市场三个月内销售收入就达到100万元。现在,洁特在加拿大和中国建有10万级净化车间,年产能力1000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