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还性是银行信贷的本质特征。以贷款偿还能力为核心依据来进行贷款投放决策和贷后跟踪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实施这一行为的重要前提则是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界对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过多地进行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评价的技术研究和实践。这一状况,已严重地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安全发展和国民经济优质稳健运行的客观要求,亟需致力改善。本文就贷款偿还能力定量评价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探索。
一、贷款偿还能力的特性和指标设置原则
所谓贷款偿还能力,是指借款人全额清偿商业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它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其运动变化具有以下特性:一是综合性。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状况、财务状况、贷款担保状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二是整体性。它是对借款人清偿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能力的总体评价。三是层次性。它是由多层次构成的,既包括借款人以现金流量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也包括借款人以自身资产抵押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还包括通过第三者担保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四是过程性。它贯穿于贷款从投放决策到收回的全过程,即这一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时点都存在着偿还能力问题。五是运动性。它是运动变化的,即随着贷款运动时空的位移变化以及与之相并行交替的借款人经营活动情况和提供的贷款担保人实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既有可能变强,也有可能变弱。
贷款偿还能力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而统计指标的设置又必须服从于贷款偿还能力运动变化的特殊规律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究竟应该选取哪些指标,建立什么样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才能既有利于计量评价,又有助于踊跃监测和作出科学决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现实课题。我以为,综合评价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的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客观性。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运动变化状况的现实特征。二是完备性。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空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成系统,应包括借款人贷款偿还能力的主要方面;时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体贴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借款人贷款偿还能力的系统的现状,更要反映出该系统动态变化的贷款偿还能力态势。三是科学性。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统一,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借款人贷款偿还能力的直观结论。四是可比性。评价指标既便于进行纵向比较,也要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既要可用以进行时序比较分析,也可用来进行借款人之间、银行之间的比较分析。五是实用性。贷款偿还能力指标体系应该简单明了,所要求的数据资料能够及时、正确、完整地取得,计量评价上要简便易行。
二、贷款偿还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贷款偿还能力的特殊规律性及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综合评价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共5项指标。
第一 层次,主要从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角度来考察和反映贷款偿还能力。可以用贷款现金净流量率指标来表现和反映:
P1=A/M×100%
P1表示贷款现金净流量率,A表示借款人可以用来偿还贷款的现金流量剩余额,M表示全额清偿贷款本息。P1的数值越大,表明贷款全额清偿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二层次,主要从借款人自身的资本、资产状况角度来考察和反映贷款偿还能力。可以用3个指标来表现和评价。
(1)债务资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P2=B/E×100%
P2表示债务资本率,B表示借款人的资本金总额,E表示借款人债务总额。P2的数值越大,表明借款人全额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相对越大,反之,则越小。
(2)贷款有效资产率。其计算公式为:
P3=C/E×100%
P3表示债务有效资产率,C表示借款人的现金资产以及可以变现的动产和不动产的现值之和值。P3的数值越大,表示借款人全额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相对越大,反之,则越小。
(3)贷款有效抵押率。其计算公式为:
P4=M1/M×100%
P4表示贷款有效抵押率,M1表示借款人用自身的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的有效抵押贷款本息总额,P4的数值越大,表明借款人自身所具有的偿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小。
第三层次,主要从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债务的外部担保状况来考察和反映贷款偿还能力。可以用贷款有效担保率指标来表现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P5=M2/M×100%
P5表示贷款有效担保率,M2表示借款人由第三者为其作贷款担保的有效担保贷款本息总额P5的数值越大,表明第三者为借款人提供的偿还贷款本息债务的有效担保程度越高,借款人全额清偿贷款能力也相对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贷款偿还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从上述贷款偿还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它属于一种多指标的综合统计评价。同时,上述这些评价贷款偿还能力指标既有一定层次性,又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在综合评价上不宜单纯采用加权综合系数法,应当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个体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是指报告期本身指标值与比较标准指标值比较的分析,它适用于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大小的评价活动。动态分析是指报告斯指标值与基期指标值(或同行报告期指标值)比较的分析,它适用于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纵向(横向)比较的评价活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既可以掌握借款人的贷款偿还能力大小,又能够把握其贷款偿还能力的运动变化特征,即在时间轨道上变强还是变弱,在空间轨道上是处于什么水平。
1、贷款偿还能力大小的综合评价方法。
将与全额清偿贷款能力相关的三个层次5项指标的报告期指标值与设定的比较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指数(比较标准由人总行或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继而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全额清偿贷款能力综合系数,即:
P=(P1/P1’μ1+P2/P2’μ2+P3/P3’μ3)F1+P4F2+P5F2
P表示一个借款人的全额清偿贷款能力综合系数,P1、P2、P3依次表示贷款现金净流量率、债务资本率、债务有效资产率的设定比较标准值;μ1、μ2、μ3依次为贷款现金净流量率、债务资本率、债务有效资产率的权数,μ1+μ2+μ3=1;F1、F2、F3依次表示贷款现金流量率、债务资本率、债务有效资产率共同作用而生成贷款偿还能力综合系数的转换系数(AAA级企业可定为1,AA级企业为0.8,A级企业为0.7,其他企业为0.4-0.6),贷款有效抵押率的转换系数(指全额清偿贷款时贷款有效抵押的期望实现程度,可定为0.7-0.9),贷款有效担保率的转换系数(指全额清偿贷款时贷款有效担保的期望实现程度,可定为0.6-0.8)。
P的数值越大,表示贷款全额清偿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当综合系数P为1-1.1时,表示全额清偿贷款能力较大;当P大于1.1时,表示全额清偿贷款能力较大;当综合系数P小于1时,表示全额清偿贷款能力不足,很有可能会造成贷款本息损失。
2、贷款偿还能力运动变化特征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贷款偿还能力差异率来反映。其计算公式为:
q1=(P-P0)/P0×100%
q1表示贷款偿还能力在时间上的差异率,p0表示基期贷款偿还能力综合系数。
当q1大于零时,表示贷款偿还能力在增强;当q1等于零时,表示贷款偿还能力不变;当q1小于零时,表示贷款偿还能力在变弱。贷款偿还能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差异率分析,对贷款质量分类和贷款经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若干个借款人的报告期贷款偿还能力综合系数进行两两比较,即计算贷款偿还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率。其计算公式为:
q2=(p/-p//)/p//×100%
q2表示贷款偿还能力在职空间上的差异率,p/表示借款人甲的全额清偿贷款能力综合系数,p//表示借款人乙的全额清偿贷款能力综合系数
当q2大于零时,表示贷款偿还能力甲强于乙;当q2小于零时,表示贷款偿还能力甲弱于乙。通过贷款偿还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率分析,对贷款经营决策尤其是贷款投向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几点说明
1、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对第一个借款人的全额清偿贷款能力综合评价。
2、比较标准。债务资本率的比较标准宜在30%至50%之间选择,具体由人总行规定;债务有效资产率的比较标准应设为100%;贷款现金净流量的比较标准宜在80%至100%之间选择,具体由商业银行总行规定。
3、指标权数。根据有关指标在贷款偿还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来设定相应的权数,债务资本率的权数可定为0.3-0.4,贷款现金净流量率的权数可定为0.2-0.3,债务有效资产率的权数可定为0.3-0.5,具体由人总行或商业银行总行规定。
4、转换系数。对于会计帐表齐全、真实的借款人,其转换系数F1应就高定;对于会计帐表不全、失真的借款人,其转换系数F1当低定,而转换系数F2、F3可以适当从高定。
5、基础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贷款偿还能力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关系着银行贷款质量和企业的正确发展。因此,银行和借款人都应该努力建立齐全的帐表核算系统,规范经济核算,为综合评价贷款偿还能力及时、完整、真实地提供有关基础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