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借壳上市案例 8亿港元借壳港股 朗诗难解燃眉之急
几年来在上市道路上步履维艰的南京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诗”),终于得偿所愿。 朗诗日前宣布,拟斥资8.63亿港元收购港股上市公司深圳科技控股公司(00106.HK)63.4%的股权,成为年内继万达、绿地后第三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内地房地产企业。 绕道香港买壳,打开海外融资通道是这些房地产企业的首要目的。但受制于香港方面的规定,绝大多数房企难以在买壳后24个月内,向壳公司大规模注入资产以实现再融资。这对于急于套现或实现再融资的房地产企业而言,买壳或难解燃眉之急。 朗诗目前的负债情况及融资需求如何?朗诗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公司具体的负债水平,仅称“集团经营状况一直保持稳健的状态,负债比率一直维持在健康的水平”,而本次上市对于朗诗来说,未来将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一家公众公司,更加有利于朗诗的长治久安。 同样,对于朗诗地产目前土地规模,年内销售情况等基本面数据以及未来对壳公司的注资安排等,朗诗方面也同样持保留态度。 9年上市路一波三折 6月18日,朗诗与深圳科技控股联合发布公告,朗诗拟斥资8.63亿港元购买深圳科技63.4%的股权,每股作价0 .685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0.41港元溢价67.1%。收购完成后,深圳科技将成为朗诗旗下绿色住宅地产开发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 收购消息传出后,深圳科技股价当天大涨至0.9港元/股,涨幅接近120%,在盘中更一度创下超过200%的涨幅。持有朗诗集团20.91%股权的南纺股份也是封上涨停。 这意味着,怀揣多年上市梦想的朗诗,终圆梦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朗诗多次希望登陆资本市场,但却随着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持续推进一再落空。 事实上,早在 2004年,当时名称还为“朗诗置业”的朗诗,就已开始启动上市之旅。根据南纺股份在2004年7月15日发布的公告,当时其控股的朗诗置业决定在境外上市,并计划在境外以每股1.2港元发行不少于27206.1万股,募集3.29亿港元。不过,迫于2005-2006年间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控,这一上市计划最终被迫中止。 2007年开始,朗诗将上市目标转为A股市场,并在2008年下半年后启动新一轮上市部署,并完成了上市前最后一轮股权融资,新增约4000万股,注册资本扩增为约3.3亿元。朗诗董事长田明在2009年更是在多个场合表示,公司计划在A股上市,相关工作已开始推进。 但遗憾的是,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开始执行,其后几年,房地产企业以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的途径基本关闭,借壳上市的门槛亦被提升。“江苏新城、南京金路等大批地产同行赴港上市成功,更让朗诗不得不重新审视死守A股上市是否值得。”南京当地某资深地产分析人士介绍称,腾挪数年的朗诗,终于“甩开膀子”弃A股绝尘而去。 “赴港买壳上市相比A股IPO,具有交易时间短、前期费用较低的特点,目前受到内地房企的青睐。”正略咨询顾问赵丽燕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也表示,在目前政策下,内地房企借壳上市的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买壳上市,不需要很多的财务和土地储备和手续。如果下半年宏观调控不放松,将有更多房企借壳上市以达到融资目的。 在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看来,目前去香港买壳上市,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路径。在香港,有一些壳公司天生就是专门为矿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准备的,有几亿元资金就能获得壳公司51%的股权。 深圳科技就是这样的“小壳”。“深圳科技在去年剥离部分资产后,其总资产在10亿港元以内,同之前被收购的公司相比,规模较小。”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师戴成路称,朗诗本次的收购是一次成功的开创性的收购,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朗诗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提纲时也坦承,由于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国内A股上市前景较为困难,而朗诗此前一直有上市计划,故选择以大股东收购的方式赴港上市。 拟80亿买地主攻二线城市 “目前中小房企赴港借壳上市比较明显,他们主要是为了上市融资,比如发债,或向银行贷款融资等,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是为应对楼市调控收紧趋势。”谢逸枫分析。但需注意的是,获得壳公司控制权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再融资,还有一段漫长路程要走。 事实上,根据港交所的监管要求,买壳方在成为拥有超过壳公司30%普通股的股东后的24个月内,累计注入资产的任一指标高于壳公司的收益、市值、资产、盈利、股本等五个测试指标中任何一条的100%,则该交易构成非常重大交易,该注入可能要以IPO申请的标准来审批。 这一规定决定了绝大多数发展商难以在买壳后24个月内,向壳公司大规模注入资产以实现再融资,而这也成为“买壳上市”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的症结所在。 如至祥置业新任大股东近期就表示,入主至祥置业后暂不会将勒泰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将会独立寻求在中国和美国的商业项目投资机会,与此同时,大股东还将为壳公司“输血”,提供3亿港元的股东贷款,作为拿地的资金。 对于急于套现或实现再融资的开发商而言,买壳难解燃眉之急。 就朗诗而言,目前公司内部真实的财务状况,外界虽还难以窥探,但专注精品绿色住宅开发并持续保持扩张态势的朗诗,对资金渴求程度并不能小觑。田明此前也坦承,朗诗一直强调高周转的运营模式,资金回流主要靠项目销售。公司以前勉强可以通过开发贷款、少量的信托和基金等获得现金流,但原有的融资渠道已无力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2008年前后起,朗诗在长三角一带大举拿地,为的是在资本市场交出一份颇具规模的土地储备成绩单。”有接近朗诗地产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不过一些地块拿得有点冲动,地价比较高,如去年朗诗就以10.8亿元拿下了南京仙林的一个地王项目。 朗诗在土地上的扩张决心很明显,其去年在购地支出上就超过了45亿元,而按照掌舵手田明的计划,2013年朗诗计划买地资金为80亿元,土地投资主攻二线城市,“未来还将视市场情况等拓展业务进入中国北方、南方和部分海外市场发展住宅项目,扩大经营范围。”资料显示,朗诗目前已覆盖南京、上海、杭州、苏州、武汉、成都、无锡、常州、绍兴等多个主要城市的30多个楼盘,开发总面积达540多万平方米。公司目前未审计的总资产为150亿元左右。 调控或抑制周转速度 “除了土地方面,朗诗住宅融入了高科技,虽能保证产品与竞争者相比有溢价,但高成本也可能限制其利润率。另外,朗诗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受政策调控影响大,也可能抑制其周转速度。”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师戴成路认为,所有这些都可能造成其在较长时间内对资金的渴求。 对此,朗诗方面并没有直接表态,回复时代周报记者时仅称,上市对于朗诗来说,未来将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一家公众公司更加有利于朗诗的长治久安。其也并未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集团目前具体的负债水平,仅强调“集团经营状况一直保持稳健的状态,负债比率一直维持在健康的水平”。除此,对截至目前公司的土地规模,年内销售情况等基本面数据,朗诗地产也称暂时不方便透露。 而且对未来会注入壳公司哪些资产,时间表如何安排等,朗诗地产方面并未具体透露。
更多阅读
站长网每日播报:返本壹佰涉案1.8亿M
站长网每日播报:返本壹佰涉案1.8亿 MM公寓会员受审 “返本壹佰”金色招牌下38万会员上当 涉案资金1.8亿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在重庆市帅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的办公室里,一张巨幅“返本壹佰
唐山大地震阴兵借道 借道托管 朗诗获注集团地产业务
为绕过香港联交所规定的24个月注入资产规限,去年7月借壳上市的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00106.HK,以下简称“朗诗”)日前通过“托管”方式完成整合集团地产业务。 2月24日,朗诗公告宣布,已与控股股东朗诗集团订立项目开发管理服
嘉士伯啤酒 29亿卖身嘉士伯 重庆啤酒难逃雪藏命运
11月1日,重庆啤酒(600132)发布的一则要约收购公告引发市场轩然大波。 世界级啤酒巨头嘉士伯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以20元/股的价格要约收购重庆啤酒30.29%的股份。此次收购目标直指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
朗诗 朗诗亮相港股80亿买地布局全国
多年来在上市道路上步履维艰的朗诗集团,日前通过8.63亿港元买壳深圳科技(00106.HK),正式亮相港股市场。 朗诗集团执行副总裁谢远建日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此次借壳深圳科技上市,从筹划到最终实施,整个过程3个多月,
海银系 借壳上市 收购恒力商业地产65%股权 资金缺口上千亿 万达借壳急辟融资通
上市路上命途多舛的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终在香港展开了买壳行动。旗下万达商业地产近日以4.6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恒力商业地产65%股权,与此同时,万达商业地产还接手了2.09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共耗资6.7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