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让你的下属打瞌睡: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
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 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序言)
![第1节: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序言)](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91077448120.jpeg)
葛广智 接受为这本书作序的邀请后,曾反复思考:从何开始呢?忽然想起国外一位会议研究专家的一句话:"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 我与廖雄军副教授的相识,是由12年前的一场有关"会议是不是一门科学"的讨论开始的。 1991年,我独自编著的中国第一本会议工具书《会议词典》出版了。1993年,《会议效率手册》出版了。1995年6月,我应邀在《办公室业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议也是一门科学》的论文,随即引来了一篇题为《会议不是一门科学》的商榷文章。该文的观点是:会议不是一门科学,会议管理才是一门科学。这篇《会议不是一门科学》的作者就是廖雄军副教授。 在会议学研究中,我将会议学分为"理论会议学"、"实用会议学"、"技术会议学"三个分支。"理论会议学"是将会议作为人类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特定方式来进行研究,研究的是会议的历史、会议的条件、会议的功能、会议的规则、会议的分类等。"实用会议学"研究的是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当中如何对正确地使用会议这种形式、如何对各种会议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降低会议成本和提高会议的质量等。"技术会议学"研究的是所有与会议活动有关的专门技巧,如如何起草会议通知、如何确定会议程序、如何布置会议场所、如何排定会议座次、如何终止会议无端争执、如何编发会议简报、如何起草会议纪要等。实际上,廖雄军副教授所说的"会议管理才是一门科学"正好与我所说的"实用会议学"相契合。 那场有关"会议是不是一门科学"的争论无果而终,但廖雄军副教授有关会议管理的研究却一直坚持下来了--12年后,这本《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编著和出版就是明证。这确实使我感到吃惊并对廖雄军副教授的执着表示敬佩。 《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内容系统而全面,是目前国内在会议学研究方面的一本扛鼎之作。本书对会议管理原理、会议质量管理、会议筹备工作、会议的服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会议文书制作等规范与技巧,对党务会议、政务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工会会议、学校会议、企业会议及其他常见会议管理的规范与技巧都有涉及。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另一个特点。本书总结归纳了许多会议组织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如会议组织管理的规则、会议筹备工作规范与技巧、会场生活服务管理、会议的质量评估等。内容涵盖了会议组织管理的各个程序和各个方面,方便实用,使此书既可作为一本会议学的论著来研究,也可作为一本会议工具书来使用。 1992年2月20日,法新社记者威廉·布伦特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消息:"本着以毒攻毒的精神,中国政府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决定减少会议,并通过内部文件传达这个精神。""中国第一位会议学家葛广智的观点却与众不同。这位《会议词典》的作者说,从表面看中国的会议太多,但实际上,中国会议的真正问题是质量太低。要解决中国会议问题的唯一出路不在于减少几个会议,而在于提高会议的质量。" 中国"会海"成灾,这让中国人痛心疾首,并挖空心思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多年以来,在分析造成中国"会海"成灾的主要原因时,许多人要么就从"体制"找原因,就说是"党政不分"、"机构重叠"等等。好像这些体制上的原因不解决,中国"会海"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议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过的一篇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小短文: 一天,堂吉诃德和桑丘经过与风车巨人一番鏖战,败下阵来,仓皇逃命!月挂树梢,两人走到一乡村外的打谷场,看到满天星斗,到处弥漫着一种深邃迷离的气氛。堂吉诃德令桑丘在此安营扎寨。桑丘在一番手忙脚乱的忙活之后,总算把宿营的帐篷搭起来了。搭好帐篷后,桑丘看到堂吉诃德坐在帐篷旁边仰望星空,陷入冥想,不敢先行入睡,便半躺半坐地偎在堂吉诃德的身边。桑丘仰望着深邃的夜空,思绪奔涌,情不自禁地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堂吉诃德讲起了"星云爆炸"、"反物质"、"UFO"、"黑洞"……正当桑丘唾沫四溅,口若悬河的时候,只见堂吉诃德睁开眼睛,往旁边看了一眼之后,立即怒目圆睁地问了桑丘一句:"咱们的帐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