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以品质赢得世界认同



     “中国很多的所谓著名品牌,起来的速度很快,像火箭发射一样;下来的速度同样快,像流星陨落一样。‘挣快钱’的企业家不太可能花一百年的时间做一个好的品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一百年后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当谈到中国制造并不等于中国创造、并不等于中国名牌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如是说。

  而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品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美国《商业周刊》每年都会公布全球百强品牌排行榜,但遗憾的是,中国品牌无一上榜。中国为什么不能摆脱“大国寡品”的尴尬处境?中国企业要怎样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发出“中国最强音”?

  6月30日,在“隆力奇特约之2013时代周报第四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常熟站”的论坛上,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隆力奇董事长、总裁徐之伟,隆力奇副总裁邱锦云、隆力奇副总裁徐晓平、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蒲勇健、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知名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张晓敏等人,就“民族品牌的国际化”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企业急功近利难成大器

  “早年我们去国外时,喜欢带一些纪念品回来,当时觉得很稀奇;而现在,在国外想找到一个不是中国制造、不是‘Made In China’的商品,几乎找不到。”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张晓敏说。但事实上,在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的同时,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却并不高。以苹果产品为例,据华泰联合证券对苹果利润的研究报告,每一部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可以获得58.5%的利润,而中国劳动力成本只占了1.8%;在iPad平板电脑的利润分配中,中国企业占比仅为2%。

  “建筑物总是会不断老化,变得脆弱不堪,机器总是会磨损,人总是会死。唯有品牌会一直生存下去。”英国联合饼干集团首席执行官Hector Laing曾这样表示。由此可见品牌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知名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表示,中国品牌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品牌却并未得到全球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以不用中国品牌为豪。

  当谈到中国制造并不等于中国创造、并不等于中国名牌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说:“中国很多的所谓著名品牌,起来的速度很快,像火箭发射一样;下来的速度同样快,像流星陨落一样。‘挣快钱’的企业家不太可能花一百年的时间做一个好的品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一百年后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制造:以品质赢得世界认同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品牌得到全球的认可。另外,让习惯于“挣快钱”的中国企业去做品牌,难度很大。虽然有些中国企业在赚钱后开始做品牌,但在钟伟看来,那其实不是做品牌,而是在做市场营销。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则认为,目前,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只是设备的制造商,只是把产品销售给经销商,与其他企业相比竞争力不足。未来,当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拿出质量信得过的产品时,中国的品牌将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这个过程不会短,中国企业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

  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民族企业,该如何发展?李光斗认为,第一步,必须要让中国的消费者认同自己国家品牌的产品。至于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他认为要从顶层设计、价值观和品质链条这三方面入手。

  “如果顶层设计不改变,中国的企业家都是混一天算一天。”李光斗说,中国政治家一定要做顶层设计,把制度改一改。他举例说:“我的校友很年轻,40岁。但是,根据中国国营企业的规律,他最多能再干20年,60岁的时候一定要交出他的权杖。你想想,他会有做百年老店的心吗?”除了顶层设计之外,中国品牌还要获得全世界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价值观不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外国的消费者就不敢买中国品牌的产品。

  另外,中国品牌还要加强自己的品质链条。以“德国制造”为例,李光斗表示,德国制造的产品曾一度不被其他国家认可;而现在,“德国制造”被视作“精良”的代名词,一把德国制造的菜刀,可以卖2000多块钱。品质链条的重要性由此显现。

  “中国是个大市场,在把中国市场做透的基础上走到国外去,这是我需要考虑的。”在和几位嘉宾进行思想碰撞之后,隆力奇董事长、总裁徐之伟表示,未来将真正放弃一些亏本的、毛利低的产业,并寻找利润增长点比较健康的产业做下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去建立百年品牌,才能是一个健康的品牌。

  当谈到中国企业如何建立品牌实力时,隆力奇副总裁邱锦云更多地在思考如何塑造中国民营品牌的故事点。邱锦云表示,他曾负责过美国Coach这样的品牌,他非常认可这些知名品牌的软实力。那么,赋予隆力奇的应该是怎样的软实力?他提到,在去参观隆力奇工厂时,罗斯教授曾经好奇,为什么其他操作都是自动化的,唯独给瓶子加瓶盖这个步骤需要人工操作。徐之伟的回答是,因为这个工厂还没有完成。完成之后,只用两个人就可以在1分钟内实现200瓶灌装的工作量。在邱锦云看来,企业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设备,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软实力。

  埃尔文·罗斯则表示,以前像家具等一些出口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技术很高的工人,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把工作做好。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越来越繁荣,中国制造业将转变成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不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去依赖于低成本的行业,将会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要在劳动力价值的附加值方面做得更好。

  匹配准确合作才更高效

  埃尔文·罗斯成功开创了经济学的分支—市场设计(market design),并且,他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并重新设计了现有的诸多匹配机制,包括肾脏捐赠匹配网络、纽约市高中入学匹配系统,以及医学院毕业生住院培训分配系统等。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Enterprise Institute)的萨特尔曾(SallySatel)表示,“罗斯在肾脏匹配方面的工作为现代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那么,匹配机制能否为中国企业学以致用?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蒲勇健称,现在各个地方政府、发改委等经常组织企业去国外,和外国企业进行合作。但存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在国外寻求合作时,对外国企业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对中国企业而言,他们只关心产品、技术,还有当地的法律、文化习俗、工会的情况等,但除了这些信息以外,还有很多信息是中国企业不了解的。反过来,外国企业想吸引什么样的中国企业去投资、收购,也是有选择的。这时,埃尔文·罗斯先生的匹配机制就派上用场了。

  蒲勇健提出,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和国外的政府先合作,例如,中国哪些企业想去国外投资,哪个国家的哪些企业想到中国投资,双方都拿出相关信息。根据埃尔文·罗斯先生的研究首先进行排序,中国的某个企业最想收购什么样的企业,其次想收购什么样的,再次想收购什么样的;国外企业也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序,最后用上埃尔文·罗斯的匹配方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提升双方合作的效率。蒲勇健希望埃尔文·罗斯今后可以就这个问题与中国企业做一些研究,在中国推广他的研究成果,这样也许会产生一些实际的作用。

  而隆力奇副总裁徐晓平则表示,企业要做到国际化,要像埃尔文·罗斯教授说的那样做到匹配准确。具体而言,要在人才、产品、品牌这三方面做到匹配准确,包括找到能够拓展国际市场的人才、产品等。对于做百年企业,他很有信心,“在我们自己身上进行不断的匹配、不断的优化,真正把企业做成百年企业甚至更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83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制造:失之成本,收于精益

     中国正在失去很多个“第一”,耐克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中国生产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而如今,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制造业,在面临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负荷加大的不利因素下,还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

     据《中国民企死亡全书》披露:中国每年有约100万家民营企业倒闭,60%的民企将在5年内破产,85%将在10年内消亡,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 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年。  民营企业破产倒闭是这个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略与路径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 “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升级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资本迅速向国内转移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

中国制造: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9日发表记者戴维·巴尔沃萨发自中国深圳的文章说,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事实上都是在其他地方生产的,而且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基本上是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跨国公司,它们只是把中国作为其庞大

声明:《中国制造:以品质赢得世界认同》为网友七月桔梗花未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