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远离恶习成就新生活: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No.7 以为别人听不到 人们在交往中特别重视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大家打起交道来会心情愉快,事情也会办得更顺利。可是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见面才会有的,在此之前通过别人的介绍等方式,也可以形成。比如出于礼貌,人们在见面前,经常会通过电话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等细节,这样,你的第一印象就通过你的声音传给对方了,可以说你的电话形象,是你给对方的第一张"名片"。 电话形象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外在表现,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声音在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话时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映,电话交流同样可以给对方和其他在场的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忽略这样的细节,那就是在和别人电话交流的时候,尤其是和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边讲电话边吃东西、翻看书报以及忙些别的事情,并且发出很大的声响,让对方听得清清楚楚。我们还会认为:反正别人看不见,不会知道我在和他(她)讲话的时候,还在忙些别的事情。 只有当我们自己遭遇同样的境遇时,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电话被别人心不在焉地处理掉,实在是太过分了。自己怎么能这样不被尊重呢?要是心胸狭窄一些的,朋友间的友谊大概就要产生间隙了。如果是工作关系方面的合作者,那么接下来的合作,大概也会有问题。 可见,讲电话中的学问还是不少的,如果不以为然或者是全不知情的话,也许就会做些后悔莫及的事情。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等多种因素构成。那么怎样给人一张得体的"声音名片"呢? 首先,无论在哪里,接听电话最重要的是传达信息,所以打电话时要目的明确,不要说无关紧要的内容。语气要热诚、亲切,声音清晰,语速平缓。电话语言要准确、简洁、得体。音调要适中,说话的态度要诚恳。 如果主动给对方打电话,要选择好通话时间,不要打扰对方的重要工作或休息。要控制好通话的时间,不要聊起来没完。如果对方当时不方便接听电话,要及时收线,等时间合适再联络。 接听电话要及时,应对要谦和,语言要清晰明快。如果对方要留口信,一定问清楚姓名、电话等细节,并及时传达,免得耽误别人的事情。 更不可接了电话就说"请稍等",撂下电话半天不理人家。如果确实很忙,可表示歉意,说:"对不起,请过XX分钟再打过来,好吗?"也可以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自己有时间之后再给对方打过去。 自报家门是一个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且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好方式。除非是特别有把握的时候,知道打电话的是谁,这样的话可以省略。但是"礼多人不怪",即便是比较熟的朋友,在不是特别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这样说也没什么不当之处。 接电话时应当认真听对方说话,而且不时有所表示,如"是"、"对"、"好"、"请讲"、"不客气"、"我听着呢"、"我明白了"等等,或用语气词"唔"、"嗯"、"嗨"等,让对方感到你是在认真听。漫不经心、答非所问,或者一边听一边同身边的人谈话,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即便是需要表示挂断电话,不想继续交谈,也可以用语言委婉说出,同时找出比较稳妥的理由。
![第9节:以为别人听不到](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82483035700.jpeg)
如果使用录音电话,应事先把录音程序编好,把一些细节考虑到。不要搞得太复杂,让对方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应当及时告之,口气要和善,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表示出恼怒之意。 在办公室接电话时声音不要太大。接电话声音太大会影响其他人工作,而且也会使对方感觉不舒服。如果对方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而直接询问上司的去向,应礼貌、客气地询问对方:"对不起,您是哪一位?" 替他人接电话时,要询问清楚对方姓名、电话、单位名称,以便在回电话时为受话人提供便利。在不了解对方的动机、目的时,请不要随便说出指定受话人的行踪和其他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等。 在电话中传达有关事宜,应重复要点,对于号码、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认,以免出错。挂断电话前的礼貌不可忽视,在先于对方挂机时要轻。 总之,一根小小的电话线,传递出来的信息,远远超过了说出来的内容。虽然彼此没有见面,但是我们的声音、语气、语速,甚至是一个举动,如将电话夹在头和脖子之间,扭过头对旁边的人说话等,对方都能感觉得到。 一根小小的电话线,传递的信息远超过说出的话。我们的一个小举动,电话那端也同样可以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