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过度施压](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82143634808.jpeg)
系列专题:《远离恶习成就新生活: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No.26 过度施压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但是,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所面临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度,压力就不再是动力,而变成沉重的负担了。如何应付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挑战,是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曾涯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心里的最佳学生。正因为如此,一直在团体中表现优秀的他认为自己在大学里也应该是一个佼佼者。但众所周知,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并且都是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多才多艺、聪慧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涯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某些方面的挫折也给他的压力增加了一些砝码。最后,曾涯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失眠、烦躁、郁闷、敏感与他如影随行,生活一天比一天紧张,最终不得不选择休学回家休养。 现代社会中,像曾涯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还有不少的人由于压力过大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见,及时给自己减压在学习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 产生学习压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来自于社会,如升学、择业等的压力;有来自于教育体制、应试教育的压力;有来自于环境压力,如学校、家庭、同学间互比等;也有来自于自身的压力,如考试成绩不好,缺乏自信,苦闷自卑等。其实大家的思想压力主要是来源于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而这些压力又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感到前途不明朗、情绪不稳定、仪表不出众、自卑、失落;父母期望过高、与父母缺乏沟通;功课繁多、成绩不理想、师生缺乏了解和关怀;同学关系不好、缺乏知心朋友等等。 那么,怎么样才能正确地面对压力,使它成为学习的动力而不是绊脚石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自信心,进一步发展情绪调控、挫折应付能力,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美国成功人士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对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实践证明,中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愉快的情绪能维持稳定的注意力,使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他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再如,人在情绪高涨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解决问题速度比较快。相反,消极而不稳定的情绪就会干扰、阻碍学生的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起反向推动作用。 另外,从压力来源的角度看,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是减少不必要的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个角度上讲,压力实际上来源于你的期望值和你实实在在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差距,期望值减去你的能力就是压力。如果说我的能力很强,但我的期望值不高,那就没有压力;如果实际能力比较低,期望值却比较高,压力自然就大;如果我们的目标定得太高,脱离我们的能力范围,那我们就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为挫折感而导致压力过大,并由平时的焦虑发展到考试特别紧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在烦恼与绝望中迷失自己。为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定的目标要实事求是,要做到量力而行,即"跳一跳,能摘桃子"的程度,以便激励自己。也许,在成功的牵引下,你会看到另一番天地。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无论是先天的条件,还是个人的努力都没有浪费,这就是你的成功。 有一位外国诗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所以,缓解学习压力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正确地对待压力。只要你能正确面对自己,面对学习和社会,你就会化压力为动力,笑对生活。 压力就等于动力,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度,压力就不再是动力,而是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