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近20年来保持了8%-11%的年增长率,创造了世界奇迹。过去25年里,政治稳定政策指导,由外资和廉价劳动力拉动的出口,以及政府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低息政策是两轮经济周期繁荣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投资更多是被政府政策所驱动而不是资本回报。固定资产投资转变成评价政府行政作为的重要标准。于是相继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能源紧张、经济混乱等现象。 随着投资热潮的减退中国的经济开始减速,进入一个吸收调整周期。产能明显过剩,而且出口规模已经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高增长率很难长久维持。数量主导的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损耗,必然引发经济转型,经过2到3年的消化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会重新回到高增长率。 所以经济减速的第一阶段表现为在建项目瘦身,房地产的积压是引发经济下滑的标志。商品价格下降和房地产销售低迷的状况使企业的现金流减少,企业也因此削减他们的投资计划。能源消费量下降与存货增加是经济下滑的重要标志。物价下跌的原因是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相关产业的生产能力下降,存货处理和新项目取消时,减速的表现就会变得明显。 经济过热提高了居民家庭收入,也飞速增长了房地产、食物等生活的开支,从通涨到通缩的过程,有助于增加家庭收入的可支出部分。银行储蓄越来越多,虽然有部分中产者为教育、养老、医疗等被迫储蓄的因素,主要还是高收入群体实力越来越强的缘故。 到目前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70%以上的收入依然依赖传统的存贷差业务。面临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及全球金融一体化、混业化的新趋势,金融和银行系统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健康强大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支持。 中国的储蓄率偏高,目前已达50%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居首位。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正式加入WTO,中国证券业务进一步完善,股票期货债券等都将飞速发展,展望未来,希望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