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5月31日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反映出200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可能带来风险的结构性问题。《报告》预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适度从紧,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能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幅可能扩大以增强汇率机制的灵活性。
《报告》中对“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涉及,反映的是对已引入各项政策的重复肯定,比如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这些政策的引入意在帮助增加国内资本外投、减轻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储备所面临的压力。
《报告》还提到深化外汇制度改革要用“创新手段”。主要指的是QDII的延伸,尤其是指鼓励拥有人民币资产的国内企业更多地参与外汇商业交易。有专家预测,在今后的一年中由政策引导的向外投资量可达目前外汇储备量的10%。
《报告》中重申了政府“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关于汇率制度改革,《报告》中说其目的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为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630亿美元。即便政策能成功地导致资本外投,中国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将国际收支从如此之大的双顺差调整到相对平衡。这意味着人民币和外汇储备所面临的压力将在今后几年持续存在。
外贸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在于2006年以来外贸顺差持续过高增长的困局,并且这种困局在年内还难以扭转。1_4月我国累计顺差337.6亿美元,继续高速增长。这导致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问题更加严重。
2006年以来,全球主要货币和亚洲许多货币对美元升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较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贬值将在短期内刺激出口增长。即使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汇率对出口增长的滞后效应表明今年出口依然会高速增长。
自去年7月21日的汇制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约3%。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已经开始加大,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日均波幅为24个基点,比2005年7月21日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个基点有所扩大。目前还没有达到0.3%的限制,但在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区间加大存在一定的空间 ,虽然政府的改革态度明确,但是国际外汇市场上观察到的迹象却并不单一。
一方面,央行有明显的行动表明,它正在努力地降低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另一方面,央行又有更明显的措施表明它在推进改革,这体现在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试点的推出、银行间即期市场做市商的引入、以及一级交易商的建立等等。
此次《报告》的意义在于它再次明确了政府对汇制改革的决心。还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大多市场参与者的猜测:在“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和“单边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两个选择间,政府更偏向于前者。可以进一步推测,央行下一步的汇率改革措施很有可能是加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波动的允许范围,比如将范围从目前的每日±0.3%加宽到每日±1.5%。
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是治理目前经济深层次问题的最优办法。首先,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有利于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改善经济增长模式。其次,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符合我国汇率改革主动性原则,有利于维持国际经济平衡。干预汇率要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做后盾,而我们高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成为实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结论:人民币升值在不久的将来,在可控的范围内,将主动加快升值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