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票据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从我国近二十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票据市场对经济促进和金融深化的现实重大效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投融资效用。票据融资是企业最原始的融资行为,企业在流通手段不足时,签发商业票据是企业自己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同时,持有未到期票据的企业出现短期资金困难时,可将手中的票据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得资金。所以,相对于资本市场资金融资和银行贷款而言,票据融资是企业最为便捷的方式。票据市场的投资功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企业和居民都可以将其闲散资金投资于票据市场。(2)优化资源配置效用。票据市场上的资金会自发地向优化行业和优秀企业集中,从而发挥强大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用。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市场可以调整其信贷资金配置,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遏制不良贷款的发生,提高盈利能力。由于它把信贷资金的发放和收回与商品的销售、货款回笼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强化了信贷的制约作用。同时由于贴现优先支持经济效益好、产品销路好、还款信用好的企业,因而一般来说都是较高质量的信贷资产。贴现期限短,周转快,同信用放款相比,明显减少了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了信贷资金使用效率。(3)宏观调控效用。票据市场对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积极影响。作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开展再贴现业务,对调节货币供应量起着“变速箱”的作用。当银行由于资金发生暂时困难而处于困境时,央行通过再贴现帮助这些金融机构渡过难关,起“安全阀”的作用。同时,再贴现对市场利率产生“宣示效应”,起“指示灯”的作用。(4)信用评价揭示效用。诚实守信的企业,其票据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接受;信用度低的企业,其票据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排斥。通过票据市场上各企业票据的广泛接受或排斥程度,可以反映出各企业的诚实守信程度高低。同时,商业信用的票据化,有利于克服商业信用盲目、自发、不规范的缺陷,使商品的信用交易规范化。同时,商业汇票通过贴现转化为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及动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80~1985年)、初步发展(1986~1994年)、整治发展(1995~2000年)、快速发展(2001~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1)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金融机构票据承兑商业汇票承兑余额由1995年的865亿元增至2003年的12776亿元,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贴现量由1412亿元增加到43388亿元,分别增长13.8倍和29.7倍。同期,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由695亿元增加到   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由547亿元增加到8167亿元,分别增长3.7倍和13.9倍。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

之一。(2)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也日益增加,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积极介入票据市场;票据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票据周转次数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票据市场;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促进了票据市场的繁荣。

    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在票据市场运行中存在着许多动因,主要表现在:

    1、资金供求矛盾与严格的信贷管制为融资性票据提供了发展的舞台。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逐步加大,在国家严格控制信贷投放的前提下,企业为获取资金,不惜虚构交易违规开出汇票。同时,与繁琐的贷款手续相比,承兑汇票明显具有门槛低和成本低的优点,且办理手续相对简便。

    2、价效比高是票据贴现业务冲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票据贴现利率很低,大多接近再贴现利率,不少与再贴现利率持平,广大企业偏好使用票据贴现这一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二是再贴现利率较低,转贴现利率更低,运用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这一低成本的金融工具稳定存款效果比较明显,有效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分支行大办票据贴现业务的冲动源。

    3、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促进了票据业务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于票据贴现来说,不仅企业喜欢,银行也非常热衷出票和贴现。因为企业在办理承兑时要事先存入保证金,出票银行因此可增加存款,而贴现银行既有无风险收入,还扩大了贷款规模降低了不良资产。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仅从完成存款任务的角度出发,就主动找关系企业贷款,让企业用这一贷款做承兑保证金,再给予签发两倍以上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再持银行承兑汇票到另外的金融机构办理贴现或质押贷款,最后把这些贴现资金或贷款再转入存款,银行存款就会因此虚增。二是按年底贴现贷款计提呆账准备金,引发短期行为。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在表外科目中反映,

业务开展不占规模。在国有金融机构考核指标中,贴现业务在资产中反映,每年底要按贴现余额的1%计提呆账准备金,而这会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总额,严重影响基层行经营业绩。为了保持利润总额的增长,国有金融机构便在每年末大规模压缩票据业务比重,亏本转出票据,造成资金损失。

    4、对票据业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由于对票据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精神理解不透、政策把握不准,片面地追求短期收益,个别行还把票据业务列为增加收益的主要业务来抓,忽视其风险性,认为银行承兑汇票是“硬通货”,没有风险。不少商业银行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重市场轻内控的短期行为和错误倾向,造成规章制度不落实、操作流程不规范、业务手续不完善。

    5、票据业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严或执行困难,对票据的制约力下降。一是监管部门处理票据业务方面的违规问题,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二是有关部门对票据诈骗犯罪查处不严,打击力度不够。尽管《票据法》第103条明确规定:“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票据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银行票据的高度流通性,“故意使用”的法律认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困难。

    6、取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总额上限,客观上助长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随意性。银行签发承兑汇票总额,原来规定不得超过上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的5%,较好限制了承兑汇票的过度签发,取消本规定也是造成银行加大承兑汇票数量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基本结构分析

    1、票据市场产品结构分析。目前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又高达87%,商业承兑汇票所占比重仅为13%。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的发展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金融机构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2、票据市场行际结构分析。2003年,全国票据市场各参的市场占比已悄然发生变化,各家银行在票据市场定位上出现新的演变。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对票据业务的高度重视与与重大投入,已逐步占据了票据转贴现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一些规模较小、资金成本偏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争取更高的利润率,主要办理票据直贴业务。这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的重新定位使票据业务专营化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8月23日以来,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由于经济总体形势继续向好、市场资金趋紧等因素,众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了流动性困难,纷纷变现手持的票据,导致其在票据市场中的占比迅速下降。

    3、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比例分析。据统计分析,到2000年末,我国票据交易量占货币市场交易量的比重不到30%,而在票据市场发达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票据交易量就占到货币市场交易量的60%。

    4、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比例分析。票据市场发展的早期,票据融资在各商业银行资产占比很低。但近年来,票据资产占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0.61%上升到2002年末的5.6%,今年6月末更是达到6.1%的水平,且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票据融资余额与期贷款余额之比由2000年的1:38上升到2002年的1:10。信贷资产票据化、证券化现象已经客观普遍存在,价格差异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从企业角度看,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资金营运,注重资金成本。贷款价格与票据贴现价格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企业重新选择融资方式,导致票据融资逐步取代短期资金贷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用低收益的票据资产取代高收益的信贷资产乃不得已而为之,两者的相互替代要取决于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态势。实际上,金融产品属于无差异产品,低价产品替代高价产品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的相互替代程度反映了金融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票据市场将继续快速膨胀,并逐步替代一部分短期信贷市场。长远来看,票据融资的发展,将促使银行信贷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加速形成市场直接融资的新格局。

    (三)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中凸现的若干问题

    1、商业票据市场缺乏正确定位。国外实践表明,商业票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地成为发票人融资的债务凭证,这正是商业票据功能的创新所在。与这种功能创新相应的商业票据市场应定位于短期资金融通场所,而我国在1995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本票的界定只规定了银行本票,对更为重要的商业本票并未作出规定,并强调票据的真实交易、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狭窄的定位显然有失偏颇,致使商业票据功能仅局限于信用结算功能,商业票据的融资功能未能得到发挥。

    2、企业信用状况低下。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作为商业票据市场的筹资主体,其信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制约着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能性和效率,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制约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的介入。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3、信用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从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场中不容易被接受,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由于票据业务的发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使商业银行成为票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4、我国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因此,票据业务特别适合进行专业经营。票据业务已较其他业务明显表现出了集中化的特点和趋势,但整体来看仍属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涉及票源的承兑和贴现业务目前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多年的经验看,中介机构的存在便于市场交易和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活跃市场、提高效率、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而中国票据市场至今,中介机构非常缺乏,专业化票据中介机构更是片空白。汇票的鉴别、查询、审查、放款和到期收款等操作也多由经营网点的营销、计划、风险控制和会计等多个部门分别经办。

    5、缺乏全国统一的商业票据市场。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中心,缺乏全国统一的市场。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各商业银行在出现流动性、资产结构等方面问题时,往往是将已贴现的票据转贴现到异地或是再贴现。由于目前中央银行的再贴现采用的是大区行分配指标的管理方法,造成一些地区分配到的再贴现规模较小,而相应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量却较大,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状况。在再贴现指标较紧的情况下,各地人民银行一般优先办理本地的票据贴现,而对外地转贴现票据进行了限制办理,人为地制约了票据流通,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商业票据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6、商业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票据的真实性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真假汇票问题;二是票据背后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问题。目前由于各行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各金融机构之间没有跨系统的票据信息查询网络,使银行具体操作人员难以核实票据的真实性,特别是社会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克隆’汇票的出现,更加大了对票据真伪辨别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票据市场业务的风险。

    7、发行融资性票据面临法律障碍。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因此市场的工具应该既包括以真实性贸易为基础的交易性票据,也包括单纯以融通短期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性票据。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发展进程看,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达到70%~80%。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中国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从而限制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8、票据业务处理手段滞后。在我国,票据的一级市场虽已形成,但缺乏有效的市场基础,功能也不完善,票据流通市场还局限在系统、局部和区域性之中。票据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到贴现、转贴现,仍采用手工操作。这使票据市场不能摆脱实物票据制约,一时难以形成统一的登记保管和交易清算体系。这为个别商业银行故意压票、退票等提供了机会,不利于规范票据流通秩序。加上各银行间互不通气,也使各种虚假票据冲击市场,增加了市场风险。在信息化条件下,票据市场只有走无纸化的道路,提高科技含量,才能防范风险。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7979.html

更多阅读

2.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商业管理公司经营范围

2.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过程中大致经历

物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利润与效益,对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而随着当前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银行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银行的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

全球城市竞争力 全球金融危机考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专家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8月15日,《银行家》杂志发布《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研究课题组组长是《银行家》杂志主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

市场拓展战略 产品—市场战略的拓展分析

BCG矩阵模型是企业制定产品/市场战略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分析的重点是在既定市场、既定产品下的每一战略单元(经营单位、产品)的经营现状和未来调整的战略方向。但传统的BCG矩阵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对战略单元的组合结构进行分析

声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为网友撑伞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