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赚钱小窍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赚钱智慧》
4.骑虎难下--斗鸡博弈 某一天,在斗鸡场上有两只好战的公鸡发生遭遇战。这时,公鸡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此时面临着两败俱伤的结果。 不妨假设两只公鸡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的收益是-2个单位,也就是损失为2个单位;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的公鸡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公鸡获得-l的收益或损失1个单位,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则均输掉了面子获得-1的收益或1个单位的损失。当然这些数字只是相对的值。 如果博弈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点,那么这个博弈是可预测的,即这个"纳什均衡"点就是事先知道的唯一的博弈结果。但是如果博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点,则无法预测出一个结果来。斗鸡博弈则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进另一方退。因此,我们无法预测斗鸡博弈的结果,即不能知道谁进谁退,谁输谁赢。 由此看来,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斗鸡博弈中的参与者都是处于势均力敌、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这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一样,两个武林顶尖高手在华山之上比拼内力,斗得难解难分,一旦一方稍有分心,内力衰竭,就要被对方一举击溃。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斗鸡的最高状态就像木鸡一样,面对对手毫无反应,可以吓退对手,也可以麻痹对手。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对手错误估计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两只斗鸡在斗鸡场上要作出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往往要通过反复的试探,因为哪一方前进,不是由两只斗鸡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双方实力的强弱时,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了,当然有时这种试探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 在现实社会中,以这种形式运用斗鸡定律,却比直接选用严格优势策略的形式要常见的多。这也许是因为人有复杂的思维、更多的欲望。 斗鸡博弈进一步衍生为动态博弈,会形成这样一个拍卖模型;卖规则是轮流出价,谁出的最高,谁就将得到该物品,但是出价少的人不仅得不到该物品,并且要按他所叫的价付给拍卖方。 假定有两人竞价争夺价值100元的物品,只要双方开始叫价,在这个博弈中双方就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我退出,我将失去我出的钱;若不退出,我将有可能得到这价值100元的物品。但是,随着出价的增加,他的损失也可能越大。每个人面临着是继续叫价还是退出的两难困境。 这个博弈实际上有一个"纳什均衡":第一个出价人叫出100元的竞标价,另外一个人不出价(因为在对方叫出100元的价格后,他继续叫价将是不理性的),出价100元的参与人得到该物品。 专家指点: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尽早退出是明智之举。然而当局者往往是做不到的,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