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界钜子给年轻一辈的事业箴言:卓越之道》
而至于分权管理,人们常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但并不是说完全不管就是最好的。做到有效分权,需要有这样几个前提:
1下一层的管理者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这个需要时间来考察,磨合。所谓志同道合者,就是价值取向相一致的人。所以在选拔、组织人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要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磨合。 2他们是有能力的人。 3工作虽然都分配到下级,由他们自主处理,但同时也要有一些原则、制度性的东西来约束各下级的工作,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这些制度上的东西。 比如每年对高层的管理者,我都会进行评定考核,从业绩最好的到最差的做一个排序--这当然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依据客观的指标与制度--同时将其个人的收益、赏罚也与业绩挂钩。 在中庸的思想下,有的人会认为同一层级的干部,拿一样的工资与奖金,皆大欢喜。如果将收益严格地与个人业绩挂钩,难免滋生嫉妒心理以及不友好竞争的氛围。但是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管理的效率,个人收益肯定是要与业绩相挂钩的。 的确,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那么我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种意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企业与企业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学校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不一样的。考核,评价就是承认不一样,将优秀与不优秀相对出来。将优秀的,好的拿出来,作为榜样,不好的,也要让大家看到,以后就要杜绝。 人们在工作中需要榜样,榜样从哪里来?榜样来自群体。而来自身边的榜样,来自身边的一些好的作风,好的工作方式,在平时大家随时能体会到,这给人的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鼓励和指导。 同时在一个团体中,鞭笞后进,奖励先进也有其必要性。如果好的不去推崇,也许过一段时间以后,好的就不会好了。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会将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公开指出--树立榜样,也是给落后者以紧迫感。而中间者的业绩排序,我则是在私下一个一个地说。至于奖金分配的差异,当然是中间小,两头大。最好者与最差者的差距较大,中间的相互差距较小。 除了这些制度性的工作以外,领导者还有一个不可推卸的工作:制度以外的事务。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性。突发的偶然性事件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东西。趋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通常是重复发生、容易处理的,这些事物我们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当然,制度是为生产效率服务的,当制度不好,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时候,我们调整、修改制度。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事物按照制度处理就好。 但是遇到突发性的问题,比如企业遇到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冲击,或者是面对一个全新的投资项目,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般性的事物,大家都没有做过。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者起到一个领导者,决策者的作用,与大家一起研究问题,制定决策方案。" 对事业的信念 中国法律史协会会长,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兴业银行首席顾问 陈鹏生教授 年轻人在刚刚投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要努力去培养一种对事业的信念!一种对人生事业目标永不放弃的执著,只有拥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帮助自己走过逆境,准确地把握事业的方向。 今天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现象,就是年轻人一讲到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工资,工作环境。在找工作或者换工作的时候,几乎把工资水平就看作唯一的参照。跳槽的时候也往往是往工资高的地方,环境舒适的地方跳,而不是往对自己事业有利的方向跳。当然,我们不能不考虑工资待遇,但是在年轻的时候,人们更看重的应该是自己一生的方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事业?自己从什么样的工作起步,朝什么样的方向前进才能达到事业目标? 只知道往工资高,环境好的地方跳,其实就是逃避眼前的艰苦环境,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信念的一种表现。 而至于分权管理,人们常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但并不是说完全不管就是最好的。做到有效分权,需要有这样几个前提: 1下一层的管理者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这个需要时间来考察,磨合。所谓志同道合者,就是价值取向相一致的人。所以在选拔、组织人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要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磨合。 2他们是有能力的人。 3工作虽然都分配到下级,由他们自主处理,但同时也要有一些原则、制度性的东西来约束各下级的工作,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这些制度上的东西。 比如每年对高层的管理者,我都会进行评定考核,从业绩最好的到最差的做一个排序--这当然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依据客观的指标与制度--同时将其个人的收益、赏罚也与业绩挂钩。 在中庸的思想下,有的人会认为同一层级的干部,拿一样的工资与奖金,皆大欢喜。如果将收益严格地与个人业绩挂钩,难免滋生嫉妒心理以及不友好竞争的氛围。但是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管理的效率,个人收益肯定是要与业绩相挂钩的。 的确,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那么我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种意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企业与企业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学校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不一样的。考核,评价就是承认不一样,将优秀与不优秀相对出来。将优秀的,好的拿出来,作为榜样,不好的,也要让大家看到,以后就要杜绝。 人们在工作中需要榜样,榜样从哪里来?榜样来自群体。而来自身边的榜样,来自身边的一些好的作风,好的工作方式,在平时大家随时能体会到,这给人的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鼓励和指导。同时在一个团体中,鞭笞后进,奖励先进也有其必要性。如果好的不去推崇,也许过一段时间以后,好的就不会好了。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会将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公开指出--树立榜样,也是给落后者以紧迫感。而中间者的业绩排序,我则是在私下一个一个地说。至于奖金分配的差异,当然是中间小,两头大。最好者与最差者的差距较大,中间的相互差距较小。 除了这些制度性的工作以外,领导者还有一个不可推卸的工作:制度以外的事务。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性。突发的偶然性事件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东西。趋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通常是重复发生、容易处理的,这些事物我们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当然,制度是为生产效率服务的,当制度不好,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时候,我们调整、修改制度。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事物按照制度处理就好。 但是遇到突发性的问题,比如企业遇到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冲击,或者是面对一个全新的投资项目,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般性的事物,大家都没有做过。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者起到一个领导者,决策者的作用,与大家一起研究问题,制定决策方案。" 对事业的信念 中国法律史协会会长,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兴业银行首席顾问 陈鹏生教授 年轻人在刚刚投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要努力去培养一种对事业的信念!一种对人生事业目标永不放弃的执著,只有拥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帮助自己走过逆境,准确地把握事业的方向。 今天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现象,就是年轻人一讲到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工资,工作环境。在找工作或者换工作的时候,几乎把工资水平就看作唯一的参照。跳槽的时候也往往是往工资高的地方,环境舒适的地方跳,而不是往对自己事业有利的方向跳。当然,我们不能不考虑工资待遇,但是在年轻的时候,人们更看重的应该是自己一生的方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事业?自己从什么样的工作起步,朝什么样的方向前进才能达到事业目标? 只知道往工资高,环境好的地方跳,其实就是逃避眼前的艰苦环境,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信念的一种表现。 而至于分权管理,人们常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但并不是说完全不管就是最好的。做到有效分权,需要有这样几个前提: 1下一层的管理者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这个需要时间来考察,磨合。所谓志同道合者,就是价值取向相一致的人。所以在选拔、组织人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要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磨合。 2他们是有能力的人。 3工作虽然都分配到下级,由他们自主处理,但同时也要有一些原则、制度性的东西来约束各下级的工作,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这些制度上的东西。 比如每年对高层的管理者,我都会进行评定考核,从业绩最好的到最差的做一个排序--这当然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依据客观的指标与制度--同时将其个人的收益、赏罚也与业绩挂钩。 在中庸的思想下,有的人会认为同一层级的干部,拿一样的工资与奖金,皆大欢喜。如果将收益严格地与个人业绩挂钩,难免滋生嫉妒心理以及不友好竞争的氛围。但是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管理的效率,个人收益肯定是要与业绩相挂钩的。 的确,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那么我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种意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企业与企业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学校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不一样的。考核,评价就是承认不一样,将优秀与不优秀相对出来。将优秀的,好的拿出来,作为榜样,不好的,也要让大家看到,以后就要杜绝。 人们在工作中需要榜样,榜样从哪里来?榜样来自群体。而来自身边的榜样,来自身边的一些好的作风,好的工作方式,在平时大家随时能体会到,这给人的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鼓励和指导。 同时在一个团体中,鞭笞后进,奖励先进也有其必要性。如果好的不去推崇,也许过一段时间以后,好的就不会好了。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会将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公开指出--树立榜样,也是给落后者以紧迫感。而中间者的业绩排序,我则是在私下一个一个地说。至于奖金分配的差异,当然是中间小,两头大。最好者与最差者的差距较大,中间的相互差距较小。 除了这些制度性的工作以外,领导者还有一个不可推卸的工作:制度以外的事务。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性。突发的偶然性事件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东西。趋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通常是重复发生、容易处理的,这些事物我们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当然,制度是为生产效率服务的,当制度不好,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时候,我们调整、修改制度。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事物按照制度处理就好。 但是遇到突发性的问题,比如企业遇到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冲击,或者是面对一个全新的投资项目,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般性的事物,大家都没有做过。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者起到一个领导者,决策者的作用,与大家一起研究问题,制定决策方案。" 对事业的信念 中国法律史协会会长,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兴业银行首席顾问 陈鹏生教授 年轻人在刚刚投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要努力去培养一种对事业的信念!一种对人生事业目标永不放弃的执著,只有拥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帮助自己走过逆境,准确地把握事业的方向。 今天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现象,就是年轻人一讲到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工资,工作环境。在找工作或者换工作的时候,几乎把工资水平就看作唯一的参照。跳槽的时候也往往是往工资高的地方,环境舒适的地方跳,而不是往对自己事业有利的方向跳。当然,我们不能不考虑工资待遇,但是在年轻的时候,人们更看重的应该是自己一生的方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事业?自己从什么样的工作起步,朝什么样的方向前进才能达到事业目标? 只知道往工资高,环境好的地方跳,其实就是逃避眼前的艰苦环境,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信念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