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美国公司造假帐的必然性在于:它们需要表面的利润,以维持股价——留住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为CEO带来高额报酬,保持美国经济的表面繁荣。欧洲人指责美国说:公司经理目光短浅,迷恋于利润,薪金奇高。那么,美国人是如何巧妙地避免让这些明显的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呢?当利润游戏不再奏效时,政府就决定找一个倒霉的对手开战,因此之故,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得到维持。】
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美国人们依然操纵着全球金融,美国人依然是主角。它们一直在游戏市场,从“利润游戏”到“战争游戏”
早就听说过,欧洲人对美国经济模式一直不看好。1994年法国经济学家阿尔贝尔在他所著的《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将美国模式称为“明显的劣等资本主义”,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公司经理目光短浅,迷恋于利润,薪金奇高”。但是,令阿尔贝尔感到沮丧的是:“贪婪正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推向这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对于欧洲人的攻击,美国人肯定不以为然。
但是,欧洲人尽管发现了美国人的弱点,也显得无可奈何。在二战结束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和日本模式比美国模式效果更好,或者说是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当日本人大肆“购买美国”时,在美国一度出现了“美国衰落”的悲观论。但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不能自拔,德国经济受两德统一之累增长乏力,而美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出尽风头。美国经济学家据此从理论上找到依据,说美国模式应当是效率最高的。
几年前,安然与安达信公司联手造假内幕被曝光,且引出一系列震撼世界市场和金融界的财经丑闻,市场对此作出了剧烈反应,安然不仅股价下跌,其信用等级也连续下调。安然破产引发人们对金融市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信心,升格为全球金融的第一要素。
人们不禁会问:华尔街丑闻连连,美国法制体系严明吗?它的会计准则及公司治理结构真的那么可靠吗?美国像一个贪得无厌的吸血鬼,吸引了全球70%的净储蓄,难道就依靠这些动辄几十亿美元的虚假利润?难道人们就应该容忍美国式的CEO的贪得无厌?美国的诚信何在?
美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信用经济,一环套一环,好则大家都好,坏则大家都坏。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本来就脆弱的系统终于开始崩溃。大权在握的公司管理层为了自己所持本公司股票的利益,勾结审计公司,抹掉了亏损,做起了花账。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咨询费也不惜配合公司作假;律师为拉到业务出具伪证;公司董事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受害的,首当其冲是公司员工和普通的投资者,但最终毁掉的,却是美国公司的信誉。
从安然到环球电讯,从世界通信到施乐,虽然丑闻的细节都不一样,但其实质却是一样的:公司高层向公众说谎,而却要由投资人来承担代价。安然事件触目惊心,它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600亿元),并使4500人因此失业。换了任何一个国家,遭遇如此重大的打击,不死也要脱一层皮!可是,美国居然继续过着安逸的日子。
长期来看,诚信危机导致投资人将投资从美国撤离,美国的投资者也将转而把资金投向比较安全的地方,比如购买国库券。好在美国政府可以发行“金边债券”留住一部分资金,谁叫美国人早就准备的“备用轮胎”呢?美国式经济仍有其自我调整的能力,公司诚信危机已经过去。投资者是健忘的,他们已经忘记美国的财务丑闻,开始新的憧憬新的梦想。
美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并没有彻底丧失,相反,还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在关键时刻,美国政府扮演了一个“最后守护神”的角色,当企业家的“花帐”游戏无法继续时,政客们就要大开杀戒了,它只需要找一个倒霉的对手就可以不顾一切地开战——目的是保住强势美元。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金融霸权的怪圈之中——
当美国堕落为一个在金融方面的“无赖国家”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在酝酿新的风暴,一定会有一些国家去选择制约美国甚至取而代之。
国际金融秩序要想步入正规,就必须无条件地颠覆美国的霸权地位。
而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前提条件是:美国政府必须无条件地维持它的信誉。但是,美国已经没有信用了。所以,只有选择耍赖——美国企业虚构利润OR美国政府选择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