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好人生的支点:成就一生的99个好习惯》
36 养成用早餐的习惯 早餐应吃些水果和蔬菜,使人体在一天的开始就能摄入纤维素。 --苏珊娜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种促进身体健康的行为。国内的医学研究表明:一日三餐中,早餐最重要,因为一个人经过一夜睡眠后,体内的血糖已经消耗完,糖是保障大脑思维的主要养料能源,如果血糖不够,人便会没精神,大脑处于昏沉状态,思维和记忆也受到影响。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对早餐不大重视,经常是凑合一下了事,甚至还有人根本就不吃早餐。

早餐为什么能影响人的智力呢?医学专家指出:这是因为人脑细胞的记忆功能离不开被称为FGF(化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这一特殊物质的作用。此外,无论什么信息,如不通过"海马"(主管记忆的人脑组织结构)就别指望把记忆长期留在脑细胞里。"海马"的作用是在餐后将脑脊液内的葡萄糖浓度升高,通过第三脑室的上衣细胞释放出酸性的FGF,被神经细胞吸收后,记忆的闸门便被打开。另外,早餐能促进十二指肠分泌一种叫缩胆囊素的激素,经过迷走神经和丘脑下部进入"海马",使之活跃起来,从另一途径按下记忆的"开关"。据研究测定,人大脑中的FGF的数量在饭后半小时内便增加一千倍,一小时后激增一万倍。所以餐后两小时左右是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最佳时间。 牺牲早餐是要付出代价的。 小嘉在外企工作,业务繁忙,应酬也多,几乎每天都要深夜上床,直到第二天快上班了才起床。为了多睡一会儿,她只好"省略"了早餐。时间久了,小嘉常感到肠胃不适,消化不好,并伴有低血糖。 于是小嘉开始服用药物,当她对药物的依赖越来越强时,她才从王医生那里得知,在早餐这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要想拥有健康的消化功能,最重要的前提是吃好早餐,否则势必会破坏肠胃之间的和谐,扰乱肠胃的蠕动节奏,引起低血糖、胆结石等病症。听了王医生的解释,小嘉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早餐与午餐、晚餐一样都是正餐啊!其重要性非但不亚于午餐和晚餐,甚至还超过午餐、晚餐呢! 我国早餐的形式大概分以下几种: (1)传统型:就是按传统早餐形式吃馒头、稀饭、油条、包子、咸菜、酱豆腐或蔬菜,虽有热量,但蛋白质差,含钙量低,与合理的营养标准相差很远。 (2)速食型:牛奶加鸡蛋或牛奶加面包。牛奶加鸡蛋,蛋白质12克,热量200千卡,达不到正常需求量;牛奶加面包,特别是果料面包,含糖分太多,易使血糖很快升上来,又很快降下去,不到10点,就会感到饥肠辘辘。 (3)西餐型:一份三明治加一杯咖啡或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奶茶。这种西式早餐的最大缺点是油脂和糖的含量高,热量高,缺少蔬菜。另外,咖啡和茶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最好在饭后或中间休息时饮用。 (4)营养型:注意营养均衡,蔬菜、肉类、蛋、奶、水果、谷类等食物要搭配得当。肉、蛋、奶和谷物保证了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 吃早餐时,很多人为了节约时间,往往来不及将食物加热就匆匆填饱肚子,有的人愿意喝一杯冷饮、冷果汁来开胃,这些都不利于健康。常吃冷的早餐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人体只有保持适度体温,微循环才会正常运转,氧气、营养素及废物等的运送才能顺畅。清晨,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收缩状态,如果这时吃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血运不畅。时间一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胀气、便稀,皮肤越来越差,时常感冒等症状,抵抗力还会下降。 所以,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清晨起来最好先吃点热的食物。正如古人所说:"晨起吃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因此早上第一样食物,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奶、热豆腐花、热豆浆、热芝麻糊、热山药粥或热广东粥等,然后再配着吃鸡蛋、面包、点心、肉食、蔬菜、水果等。 秦女士现年40岁,平日上班时忙工作,下了班忙完小家还得照顾父母,身心负荷相当沉重。近年来,她明显感到体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往。为了减缓中年人衰退的过程,推迟"老年期"的到来,秦女士深知,除了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坚持必要的体育锻炼外,合理地搭配膳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吃好早餐。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她特地拜访了当地的营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