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很渴望,但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实际上,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渴望的。这种表面上的厌倦,实际上只是一种逃避,或者说,是因为恐惧再次失败而给自己寻找的借口。 心理学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在一个笼子中,放上一只狗,然后,用电棒不停地打击它,开始,这只狗会不停地在笼子中来回地蹿跑,但是慢慢地它就不跑了,因为你坚持打击,不管它跑到哪里,电棒也会跟到哪里,时间长了,这只狗就麻木了,所以,不再反抗了。 当穷人为了贫穷而不得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穷人的心情肯定不会好。其实,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穷人可以换一下思考方法。不过,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有积极的思想,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社会更好的发展,穷人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穷人可以设想,如果事实已经这样了,自己的消极有什么用呢?困难在很多时候也会变化,如果穷人一直坚持积极的想法、行动,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所以,穷人更不能害怕,应该更加勇敢。 富兰克林、达芬奇、爱因斯坦、丘吉尔以及许多伟人,他们大多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在许多方面与普通人一样,惟一的区别是他们敢于走他人不敢走的路罢了。实际上,这些人都面临过贫穷,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年轻的时候很穷,但是他经受了这些考验,最终成功了,并且在物质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观。 穷人要积极尝试新事物,就必须抛弃一些会对自己个性构成压抑的观点--改变现状不如苟且偷安,因为改变将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未知因素;或认为自己非常脆弱,经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些显然是荒谬的观点。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并获得成就,则你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而强大。 另外,常常有一些穷人持有这样一种心理意识:"我惹不起,但求躲得起。"实际上,正是这种心理状态使穷人不能面对挑战,积极尝试新的经历。因此,穷人不要逃避贫穷,而要迎接这个挑战,并且战胜它!6.别人吃肉你喝汤,穷人不要畏首畏尾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那就是对自身贫穷的恐惧,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因为不相信自己,所以害怕,因为害怕,就失去了品尝丰富大餐的机会,只能啃干硬的面包。 有这样一项有趣的实验:"赤脚过火",就是让受训者赤脚从一堆火上走过去。 一般人认为这需要技巧和特殊的能力,而实际上,科学家通过观察测试发现,只要步行的速度够快,是不需要特殊功能的,也不会灼伤脚底。因为脚掌在接触火炭的瞬间,会立即释放出汗水,形成隔热层,在那层汗水没有蒸发前提起脚掌,汗水便会吸收先前的热量而化为蒸汽消失,脚掌丝毫不会受伤。
![穷人翻身机会越来越小 第28节:第五章 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64236509722.jpeg)
所以,穷人要想致富就要敢于抛弃太多的顾虑,克服自身的恐惧。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能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次,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时,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他权衡了一下自己,就去应聘了。 过五关斩六将,眼看就要得到那年薪几万澳元的职位了,他心理上不由得轻松起来。 最后,经理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在澳大利亚,公民普遍都有私家车,没车的人寥寥无几。可他初来乍到,哪里有钱买车学车。 但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经理说。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他豁出去了。他在一位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二手车。 第一天,他跟着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着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着车去公司报了到。放下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谈,但他的胆识着实让人佩服。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