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永不止步》连载(13):晋江的“假药案”与“星期鞋”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

可以这样说,晋江是走在改革开放前头的,80年代初期私有经济已经在这里缓慢起步。1984年初二学业还没完成的洪忠信就开始与父亲从事服装的生产和销售,他现在是劲霸的总经理,劲霸是国内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男装品牌,尤以茄克产品闻名。制售假药的工厂出现得更早,1983年他们已经开始活动了。随后几年晋江先后出现“假药案”与“星期鞋”等惊天大案,晋江遂以恶名震动全国。直至1992年,国内的商业环境对于晋江仍是非常不利,然而这一切都是晋江商人自己造成的。

1983年前后,全国各地陆续有单位或个人致函福建相关部门,反映晋江假药事件,但始终没有下文。1983年5月,晋江地区卫生局发现涵口村生产假药,于7月发出不准生产以医疗为目的的假药通知,随后包括福建省政府、省卫生厅、福建日报、晋江工商局、晋江地区医药公司在内多家单位发出过十多份关于制止生产假药的文件和报道,但是晋江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并不断恶化。甚至还有更荒唐的事,让人无法言语——1983年10月,陈埭镇的领导干部为了给制售假药披上合法的外衣,给省政府写报告,把14种假药说成了食品,要领导支持,欢迎卫生部门检查云云。根本原因在于,陈埭镇政府领导贪污受贿、入股或合伙办假药厂。(陈士信作品)在更早之前,晋江的假药推销大队已经开赴全国了,他们用电子表、雨伞、现金回扣等不义之财在全国的医药单位冲锋陷阵,把晋江假药打入除福建本省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地的医药市场。

晋江假药到底是什么?为此我查阅了晋江“假药案”的相关材料,资料显示,晋江假药是以食品冒充药品——吃了死不了人,但是也别想治好病,如假冒止咳糖浆。我们不得不佩服晋江商人的创造能力,为了能让他们的“药品”打进医院,他们模仿药品包装、伪造药品审批文号——他们总共伪造了105个批文、销售42种假药。一部分人获利之后,其他人则快速争相效仿,在陈埭镇领导上报食品报告之后,假药厂很快由36家增加到46家,三年时间里,陈埭发展成为一个颇有规模的假药的集散地。大量的假药不断被推销到全国,愈演愈烈,直至引起中央的关注,时任卫生部长崔月犁曾严肃地批评了福建省有关部门。1985年4月,政府终于成立一个调查组负责专门彻查此事。最终陈埭镇政府领导班子被改组,包括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等多名干部被撤职,另有4名制售假药的主犯被绳之以法,这4人无一例外是政府公务人员且在当地担任要职。

对于晋江更大的风暴还在后头:二个月之后,也就是当年6月,在真相基本大白的情况下,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中央报纸《人民日报》于16日刊载了专题新闻报道——《触目惊心的福建晋江假药案》,对晋江“假药案”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披露,特别是陈埭镇政府多位领导成为制售假药的主要支持者与参与者、收受贿赂,情节特别恶劣,报道事件定性为“流毒全国、坑害人民”。一石激起千层浪,更何况《人民日报》是块巨石,随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更是穷追猛打,晋江一夜成名。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假药案”余波未了,“星期鞋”又盛大上演。(《安踏,永不止步》陈士信作品)

80年代末期,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双产自晋江的鞋子,结果这双鞋前后只穿了一个星期,就开裂了!消费者自然愤愤不平,可能是位书生,就提笔给晋江市长写了封信,痛斥晋江鞋厂的奸商行径,并强烈要求赔偿。市长尽管“火大”,对这种冰山一角的现状也无可奈何,但是市长先生还是快速行动,批示鞋厂为消费者另外提供一双质量合格的产品。据悉此事后来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当时质量差强人意的晋江鞋却得了个“美誉”——“星期鞋”。“星期鞋”的出现绝对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在原料、工艺技术、商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缺陷,“星期鞋”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销往全国。

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副局长回忆“星期鞋”事件时表示,晋江“假药案”之后,晋江的产品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是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关于晋江鞋、食品罐头的投诉信曾如雪片般飞来。他甚至幽幽地说,“连当时的市长施永康也接到好多,而他们就像消防队员似的,哪里着火就往哪里扑”。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13):晋江的“假药案”与“星期鞋”

就这样,晋江成了假药、假货、骗子的代名词,这么多年的积累,给晋江商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很多晋江人因此付出了代价甚至是屈辱。一位晋江姓丁的老人回忆说,“我去上海推销鞋,不敢说自己是晋江人,只说我住在泉州南门外,但后来还是被旅店的人发现了,把我赶了出来,他们认为我就是骗子”;(陈士信作品)晋江市政府一名科长其时刚好进入大学,他的外号是“晋江”,他的老乡是“假药”,晋江人成了同学活生生的笑料;安踏丁志忠同样经历了类似的遭遇,1987年他去北京卖鞋,无论百货商场还是小店,起先一听是晋江产品,一律一口回绝。

晋江企业遭遇了重大的信任危机与损失,鞋类、服装等行业的国内销售受到了重重的阻力,许多商场明确谢绝晋江制造的产品。一时间,很多企业只得停产关门或是挂靠其它地方的企业。舒华体育用品的老总张维建先生2005年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回忆,“那时晋江人闯市场太难了,人家一听你是晋江来的,扭头就走。”他对此的反思非常具有代表性,“蒙骗可能会得利于一时,要发展经济,把企业做大就必须讲诚信;在晋江,再没有一个想真正做事的企业家敢无视产品质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6935.html

更多阅读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八):单身赴京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单身赴京   晋江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   丁志忠约从11岁开始,就有机会泡在制鞋作坊,自然从小对鞋及生意充满了兴趣。   1987年夏天,也正是18岁的丁志忠初中毕业之时,他间接提出了一个让人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七):改变安踏的一个决定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耐克给陈埭带来了运动鞋产业的梦想,丁和木则给家族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后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她的名字就是安踏。丁和木先生凭借一腔做事业的激情,把整个家族(准确说是他的后代)导向了运动鞋行业,并为其中的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六):丁和木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开篇就扯了诸多关于泉州、晋江,特别是陈埭的事物,无意于“人杰地灵”之说,目的是为其后的陈埭鞋业的崛起做铺垫。在陈埭这样一片神奇、鞋的世界里,安踏,没有创造奇迹,又创造了奇迹。丁志忠与安踏,就是这片土地诸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3):世纪之交:“由大到强”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世纪之交:“由大到强”2000年对于安踏而言是重要的转折年,从这一年开始,安踏踏进了“由大到强”的“大”这个起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模式,存在着两种争议——由大到强,还是由强到大。前者的观点认为,企业应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2):“订货证”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订货证”丁志忠1992年接过公司副总一职——主管起销售,就开始认真“折腾”起了销售网络。几年来,丁先生借助于安踏小有的一点资源,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用小学生的“一边”、“一边”造句的话,我们可

声明:《《安踏,永不止步》连载(13):晋江的“假药案”与“星期鞋”》为网友死在风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