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基础理论+趋势分析+操作实务:国际商务入门》
国际商务理论 开展国际商务在理论上怎么解释,是我们一直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世界各国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包括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在政策选择上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本章将介绍国际商务理论的理论来源和发展,以及这些理论与国际商务实务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国际贸易获利分析 为何要开展国际商务?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分析,因为开展国际商务能够获利。 为了说明出口贸易如何获利,先看一个例子。假如我国某企业生产照相机,照相机的单价是2000元,在2000元的价格线下,供给和需求相交于一个点,达到一个均衡,假如这个点正好是60万台。而照相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单价是2500元,因而这个企业有理由出口其产品。在2500元的价格线下,它的供给和需求又新交了两个点。生产企业因为出口扩大,生产的数量由原来的60万台变成了80万台;而国内因为价格上涨了500元,市场需求反而被压抑了,只有40万台。 出口获利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产品出口上,生产者的利益被扩大了,生产者剩余增加了三块面积,即a b c三块面积;而消费者剩余减少了一块面积,即a b的面积。但把两个利益方加起来,整个社会财富总量还是增加了,增加的就是c的面积。 为了说明进口贸易如何获利,再看一个例子。假设我国大米的单价是2元,在2元的价格线下,供给和需求相交于一个点,假定这个点是80万千克。但现在国际市场上大米的价格是1元,于是国家进口了大米。当大米被进口之后,国内生产被压缩了,新的交点是40万千克;而国内需求扩大了,消费量变成120万千克。这样一来,生产者剩余减少了c的面积,而消费者增加了a b c三块面积。两方相加,总体利益增加了a b的面积。 进口获利分析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出口、进口确实存在利益。 国际商务理论缘起 国际贸易理论的首创者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英国人,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萌芽时期,是著名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作者。《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02年严复先生翻译时采用现在的名称,人们普遍将这本书出版的时间作为古典经济学诞生的时间,所以亚当·斯密也被称作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亚当·斯密是如何阐述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呢?他首先主张国际分工。他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如果让一个人从头至尾做一根针,他可能一天连一根针都做不出来,但如果建立一个企业,十个人进行分工,一天可以做48 000根针,这相当于一个人做了4800根针。由此斯密总结: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开展国际分工、进行自由贸易最后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 下面来看斯密所设计的数学模型。他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生产两种产品--布和酒。英国生产一个单位的布用一个小时,生产一个单位的酒用两个小时;葡萄牙正好相反,生产一个单位的酒用一个小时,生产一个单位的布用两个小时。可以看出,英国和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各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因此斯密的理论叫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两个国家应该开展国际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英国应该用三个小时全部生产布,就可以生产三个单位的布;葡萄牙用三个小时全部生产酒,就可以生产三个单位的酒。这样一来,社会财富总量就由分工之前的四个变成了分工之后的六个。这就是开展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因此斯密坚决主张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
![第9节:国际商务理论(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55399521223.jpeg)
斯密的理论很有创见性,但有一个问题他显然没有考虑到:假设英国生产布和酒都比葡萄牙有优势,那还要不要开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此时的葡萄牙是不是就只能关上大门?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 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李嘉图生活的时代比亚当·斯密晚50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英国生产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工业品,其农产品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两个产业都比较强,英国应该选择首先发展哪一个?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利益,优先保证消费英国国内的粮食,制定了《谷物法》。但李嘉图的观点是,在两优之中选最优,两劣之中选次劣。在此观点的支持下,英国政府最终放弃《谷物法》,决定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从那时起,英国工业品汹涌进入世界各国,同时别国的农产品也进入英国,英国迅速从欧洲各国中脱颖而出,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给英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英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学史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它对促进资本主义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大卫·李嘉图同时代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了国际贸易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李斯特时期的德国处在四分五裂之中,民族经济非常落后,无法与欧洲其他国家竞争。李斯特在考察了德、英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后,认为自由贸易不利于落后的德国走向世界。为此,他接受了美国第一位财长汉密尔顿的经济学思想,从自由贸易转向保护贸易。后来俾斯麦统一德国时,最大的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就是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