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杀手的世界和全球腐败:帝国金钱游戏》
2001年,世界银行致力于重整哲卡麦恩公司(Gécamines)--一家破旧的刚果国立矿业公司。因为哲卡麦恩公司的私有化,工人们被解雇了,本来他们期望在这次重整中得到培训。世界银行的第二个重要目标是勾画一幅对刚果政府有益的矿藏重组蓝图。但是,临时政府不顾世界银行顾问的劝告,把哲卡麦恩的大部分资产连同工厂卖给了私人公司。世界银行,本应该详细审查矿业部门并重整哲卡麦恩,最终却还是允许外国集团剥削曾是刚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的这家公司。 联合国专家小组和OECD方针 尽管从1996~2004年一直困扰刚果的苦难,并没有在西方国家中引起多少疾呼,但联合国安理会从2000年就开始寻找暴力发生的潜在原因。它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未来3年的报告。这些报告描述了刚果及其周边国家的高级政客、军官和商人是怎样勾结武装集团来攫取刚果资源的控制权的。该小组称,民兵和军阀部队利用这些资源购买武器来加剧战争。 正如他们的观点,专家小组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方针"指导跨国公司"。确立于1976年的这些方针是用来推动贸易和定义法人行为的组成的。 政府为遵守这些方针成立了"国家联络中心"(NCP),它是用来宣传这些方针,并在企业不遵守方针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 基于专家小组2002年10月的报告,非政府组织(NGO)发展中的权利和义务小组(RAID)也在2004年发表了它们自己的报告,把刚果企业违背的OECD方针一一列出,如下页表一所示。 专家小组2002年的报告列出了被它指控的85家在刚果战争中获利的跨国公司,其中包括6家美国公司。除了比利时参议院,其余那些企业总部所在地国家的政府都未打算让企业对其在刚果暴力中所起的作用负责。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报告只能让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一些企业打通政府和安理会,将它们的名字从专家小组的黑名单上抹去。 企业与政府勾结把它们的名字从专家小组的名单上抹去的这一过程很缺乏透明度。专家小组的一个成员说道,他对到底是哪85家公司在名单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使得政府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而干涉进来。然而,有5家加拿大公司本来在名单上,后来却被抹掉了,他说:"这只能说明一些公司与外交事务有联系,特别是马伯乐,当时的加拿大大湖区外交特使。" 国家联络中心2005年年会的附录文件让我们看清楚了两家英国公司对联合国专家小组的报告和英国国家联络中心(UKNCP)干预的反应。钻石公司戴比尔斯(DeBeers)声称专家小组未提供任何细节来支持它的主张,虽然在2002和2003年,那些公司都在要求它提供相关信息。英国国家联络中心写道:"在这种环境下和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英国国家联络中心断定联合国专家小组所做出的针对DeBeers的断言是没有确凿根据的。"英国国家联络中心最后还采取了埃维恩特航空公司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其在刚果的航空交易操作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表一:刚果企业违背的OECD方针 OECD方针 刚果企业的违背行为 ·企业必须对其在其他国家影响过的人们坚持该国的同一标准的人权主义。 ·企业受益于军队和其代理人民兵,它们用武力在矿藏地交易。它们也用军队来保护它们的财产。 ·方针的人权条款隐含着企业不能纵容武装集团滥用人权。 ·企业为叛乱者和政府部队提供武器,甚至参与军事行动。 ·企业必须采用会计和审计惯例以正确记录交易。 ·企业参与走私钻石、洗钱和非法货币交易。
![第29节:廉价手机的人力成本(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53580027867.jpeg)
·跨国集团使它当地的合伙人、供应商和转包商遵守OECD方针的要求。 ·企业从外国或者控制区域购买矿石,而不管它是从哪里来的,从谁那里买的。 ·即使企业不直接从武装部队控制着矿物资源的当地购买资源,它们也要对接下来的供应链负责。例如,一个公司从比利时购买了钻石,它必须问清楚这些钻石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