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特征 从月表撞击坑 看月表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 从月表撞击坑 看月表地质特征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探索天空的一个支点,登陆月球是人类上千年的梦想。自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回第一幅月表照片之后,不仅开启了我们中国人认识月球新的里程,更是迈出了绝对依靠自己科技实力而探索发现的坚实一步。

大家知道,中国的探月工程按照“绕、落、回”三步程序走。“嫦娥一号”的圆满成功,只是这宏伟目标的第一步。“嫦娥一号”所获得的月表图片,是我们认识月表三维形状、沙石壤尘及分布与厚度、月表物质构成元素等月球自然特征的科学依据。

通过“嫦娥一号”发回的月表图片,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月表的最基本地形特性,是一个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撞击坑构成的表面。所有撞击坑的一个共同点是:一个坑一环山,无论坑大坑小,哪怕是坑中之坑也是如此,这一现象与地球上陨石撞击点的撞击特征明显不同。因此,月相图片意味着月表之月质与地表之地质有着非常大的物理构造之别。进一步地,这必然会引起探月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不要轻易被别人所谓的“登月历程”所迷惑。

人们知道,地球上陨石坠地的撞击性地质特征有六:一是在地表上要形成一个巨大的撞击坑,也即使地表层产生断陷、拗陷盆地,坑的直径比陨石大得多。二是于撞击坑周围要形成环形山、类环形山,以及同心的环形或弧形褶皱山。三是这类山脉中必然有明显的、规模宏大的断裂痕迹、粉碎性块状岩石(陨石)痕迹。同时这类山脉中的地表上必然还有与撞击坑表面遗留的类似的地表物质——土壤。而且距撞击坑越近,其类似的土壤则越多,距撞击坑越远,类似的土壤则越少。当然,这种类似的土壤是以撞击坑为同心圆(正撞)或同心弧(斜撞)方式分布。四是撞击坑下面必然还有巨陨石或者是小行星的残余物体,其下方则是撞击前原来的地表上的古植物层和古地表层。五是周围山脉的地表中也同样地拥有撞击尘土覆盖下的古植物层和古地表层。六是当巨陨石或小行星的撞击能量将地壳砸裂之际,撞击坑或周围必然会有火山爆发或者是火成岩山脉的诞生。(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球物理学部分)

比较陨石在地球上和月球上的撞击坑形状,人们不难看出陨石在月球上的撞击往往只有一圈环形山,恰好没有如同在地表上撞击而形成的那种“同心的外层环形或弧形褶皱山”。因此,我们需要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深入思考月球撞击坑的本质物理原因。

笔者认为,导致陨石在月球上的撞击仅仅产生一圈环形山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在于月表地质与地表地质的本质区别。

众所周知,地球陆地上的地表地质坚实,土壤非但不蓬松,而且不厚。浅的土壤仅仅十几公分厚,厚的地方也就几米深或者十几米深。地表土壤下面是坚实的岩层。沙漠的表层特征地质具有松散性,但是,陨石在沙漠上的撞击坑不会遗留很久,因为大风将会使之逐渐平缓。因此,巨大的陨石在地球陆地上坠落后,其撞击坑外围因此就形成同心外层环形或弧形褶皱山。

观察与分析月球上的陨石撞击坑,根据“能量突变、形状突变”的物理学原理,能够导致产生一圈环形山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月表的土壤质地具有“密度小、非常蓬松、特别深厚但不松散”的基本特征。因此,陨石坠落月球时产生的撞击坑,无论大小,必然形成一坑一环的“月相”特征,正如池塘干涸后,遭遇小石头击打的池底淤泥,就会形成一坑一环山的地形。

进一步地人们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月表如此蓬松的月质特征呢?因此,人们需要从月求的引力系数、月表的温度和日照之自然规律来分析与认识。

首先,月球的直径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平均直径(12630千米)的四分之一,月球的引力进而是地球引力的大约六分之一,因此就不能形成如地球上这样坚实的地表层。其次,月球的最高温度为聂氏128度,最低温度是聂氏零下178度,温差整整310度。同时,月球天空没有大气层,月表层没有水。第三,月球的一个白天需要持续约14个地球天,一个夜晚也需要持续约14个地球天。因此,“小引力、大温差、长昼夜、无水、无气、无植被”的六大自然特征,必然导致月表物质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形成高度蓬松的月表质地,一但陨石坠落之际,必然出现一圆坑对应着一环山的撞击性月相特征。其中,2006年9月3日,欧洲航天局的“智慧一号(SMART-1)”探测器,以近似于水平的一度夹角在月球表面着陆时,一撞即陷,没有实现预期的“打水漂”现象,进而证明了月表的尘壤层具有高度蓬松并深厚的自然特征。

通过对月表质地属于“高度蓬松并深厚”特性的认识,一个清晰的结论显而易见:尘壤“高度蓬松并深厚”的月表,可能不足以支撑外来的物体,哪怕是轻轻降落在月面,也会象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在水中必沉的道理一样,必将沉入月壤之中。因此,进一步的结论性认识是:人类要实现登月的梦想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这是月表自然特征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美好愿望为转移的。

当然,人们要用美国阿波罗飞船曾经多次登月的事实来反驳笔者对月相的分析,可是,阿波罗登月的真相,全世界持怀疑和否定观点的科学家举不胜举。其中,美国NASA 所公布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的资料,显而易见地疑虑重重、谬误深深。比如,以NASA公布的上百幅图片为依据的《让“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一书有详细论证。

面对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方案,我们需要多角度地思考月表着陆的可能性,以利有的放矢,从而不出偏差、不走错路、不误战机、不枉钱财。

当然,我们自己鉴定月表是否具有人造物体在其上着陆的基本月相条件的一个根本办法,就是“丢个石头试水深”。这个“丢”与“试”,有两个基本方案:一是利用“嫦娥一号”在一年或两年之后的自然坠月,作为一次“投石问路”的试验。二是在“嫦娥二号”或者是“嫦娥一号”备份星的探月工程中,有意识地做个“丢个石头试水深”的试验,特别是要让“嫦娥二号”或者是“嫦娥一号”备份星自己所携带的探测设备,做好近距离的同步探测记录。这样一来,就会心中有数,进而不会被一个有争议的所谓“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登月活动所迷惑。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人类寄托梦想与希望的天体,是人类走向深空的科技驿站,是人类检测自身科技能力的一个支点。无论月球是否具有可登陆的自然条件,人类对月球的敬仰,始终都是美好的、崇高的、无限的……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于中国衡阳

[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6661.html

更多阅读

讲章:从拉撒路复活看耶稣

从拉撒路复活看耶稣 经文:约11:1-7,33-35,41-44约翰福音总共21章,第十一章恰是中心章。这一章详细记载了耶稣在世所行的最大神迹——复活拉撒路。之前,耶稣也曾行过使死人复活的事,但与复活拉撒路相比,难度系数要低一些。因为睚鲁

从清朝历代皇后画像看皇帝的审美观 清朝历代皇后

从清朝历代皇后画像看皇帝的审美观这个题目有感于《从清朝皇帝画像的龙椅变化看各皇帝的审美观》一文。特别有意思的是,除了清后期几位皇后的人选是由慈禧决定外,我惊喜地从清朝历代皇后画像中看出了各位皇帝的部分审美观,这个审美观

声明:《矿床地质特征 从月表撞击坑 看月表地质特征》为网友單身萬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