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既不算一流也不是二流,只能算1.5流企业。”这是1993年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在北京会议上为三星集团评定的企业段位,他的评级参照系为世界标准,他认为只有世界一流才能算超一流。当然拥有这样的危机与自醒意识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问题的关键是在“韩国三流行政、四流政治”氛围下,企业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迅速成长? 三星企业是亚洲的明星,他的“明”在于其1997年浴火重生突围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业务多元编队的几度瘦身和战略革新的不断延伸、业务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敏锐的“未卜先知”市场前瞻触觉、企业“T”字型人才培养战略以及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和与顾客需求的强契合度。
![嘻哈闯世界 1.5流企业如何闯世界?](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092813287643.jpeg)
除了这些冠勉堂皇的理由外,当然还有局外人对这个资深家族企业的窥望之心,以及韩国政府与三星集团的政商关系、政府官员与李健熙的官商关系等,总之“三星”这棵飞速成长的企业大树有足够的“票房”号召力,吸引一众看客的眼球。因此,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为什么是三星》一书,一上市便备受瞩目。 书中很好地解析了前几项三星“靓点”,总结了三星从领导人、企业架构、创新战略、经营战略、人才战略、企业文化的整体精髓。三星是一家将危机与革新意识种在骨子里的企业,同时也是在企业业务“专业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仍然从容不迫地坚持业务“多元化”并且取得了骄人业绩的少数“长红型”企业集团之一。 三星的业务开拓坚持三层梯队模式,种子梯队、树苗梯队和大树梯队,这种未雨筹谋的远见和经营战略为企业长期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现实现地,尊重“上帝”的需求、把握市场的脉动,在不错失眼前市场机遇的情况下,又提前为“未来”做好了谋划,而这种谋划,便是创造市场、领先市场、开拓市场的先绝条件。在这一方面,三星是可以与“苹果”相媲美的远见型、精益型、追求完美型企业。 三星“血缘链”上的众多公司,在李健熙的指挥下,联纵灵活,业务伸缩有力,技术革新始终敢为天下先,用业务拓展和人才培养双轮趋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走出了强劲的上扬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三星身上仍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烙印,因错综复杂的内外股权结构使企业蒙上了层层产权疑云,同时也令企业内部管理产生了牵制掣肘效应,同时围绕李健熙的官司风云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读者,我们很希望看到本书的几位专家作者对此给出深入解读,疑憾的是我们只看到三星这位“国际巨星”的正面风采,而未看到他卸了妆之后不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