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站在世界体坛巅峰的19人:中国高端访问9》
田亮对自己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印象非常深刻,他把这个动作叫作跳“冰棍儿”。那天天气很冷,教练让小学员们在泳池边集合,郑重地告诉他们将学习第一个动作101C,在跳水比赛里计算难度系数是1.5。田亮随着小伙伴们扑腾跳下去,那水冰冷的,至今还留在田亮记忆里。刚开始跳高台时,教练担心小孩儿们怕高不敢往下跳,便许诺,“谁跳下去就可以起来冲热水”,这对于田亮便有了极大的诱惑力———怕冷的心理让他迈过了一道恐高的坎儿,一次次地从高台跃下,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 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8岁的田亮终于盼来了他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在比赛中,天真无邪的田亮最关心的居然不是比赛名次,而是不能让其他小朋友在排队上跳台时插队!轻松上阵使田亮有超水准发挥,获得了四川省儿童组第5名的好名次,未来的跳水王子取得了开门红! 并不出色的跳水队员竟跳出一个全国冠军 在田亮学跳水的过程中,曾因成绩差而退出跳水训练,差点与跳水运动分道扬镳。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田亮这个重庆孩子走进陕西跳水队,并在逆境中踏出一条成功之路。 1989年,四川省队到重庆业余体校选苗子,10岁的田亮被选入四川省跳水队参加集训。四川省队人才济济,田亮在众多小队员里并不显得出色。在全国的跳水比赛中,队友的成绩比较好,而且专业队名额有限,没有办法,田亮在那儿呆了一年半后田亮父母只好将他接回家。 回到重庆后,喜爱跳水的田亮一边背起书包上学,一边继续在重庆业余体校练跳水。不久,跳水教练到田亮家,对田亮妈妈说:“马上要开青运会了,给田亮报个名,参加一项比赛好不好?”林昌珍想了想道:“这得问问孩子,这次当父母的不能全包办了。”田亮放学回家听说这件事后,他果断地说:“练了一场跳水,怎么也得参加个重要比赛呀,不然太亏了。”在这次比赛中,田亮超水平发挥,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奖品是一套《上下五千年》,他读着爱不释手,对妈妈说:“我长大了一定做出大成绩来。” 1991年,陕西省筹建跳水队,但却找不到好苗子,教练张挺是四川人,所以他直奔重庆去挑选队员。田亮的启蒙教练徐贵禄认定这是一个难得机会,于是,他立即向张挺极力推荐田亮。这样,田亮便参加了选拔测试。测试分陆上和水里两部分,选手们先做弹网的练习、倒立、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然后就要下水了———当时正是重庆的10月,还下着雨,非常冷,田亮从小就特别怕冷,刚下水,人就开始发抖了,教练看着就说:“别跳了!别把孩子冻坏了,这孩子我们要了!” 那时,有这么个机会能重新接触跳水,田亮自己很愿意去陕西跳水队。可妈妈却舍不得让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她不指望孩子能成个什么大人物,只希望他在自己身边平平安安便好了。爸爸田期福劝妻子:“依我看,孩儿愿意去就让他去吧,又是张教练带,我们应该放心的。”这是田亮人生里的一次重大机遇,由于跟着张挺教练来到陕西队练跳水,田亮才有了日后“红得发亮”的伏笔。

田亮离家的时候随身带着一张全家福,爸爸告诉他,离家远,想家了就看看相片。没想到这一去,田亮就在陕西队呆了整整三年,这三年中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当时长途电话费用太高,田妈妈只能和田亮写信交流,可是10多岁的孩子也写不了什么东西,于是经常等一个月也就是等到儿子写的大半张纸的信。碰到过年,田妈妈就寄一点零食给儿子。 由于陕西跳水队正是初创阶段,没有自己的训练场馆。于是,队里便出资租用国家队的场馆,另外在北京四块玉训练基地附近找了平房作宿舍。这样,田亮与教练张挺就来到北京。尽管陕西体委已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经费实在有限,不可能再为他们配备后勤人员,于是张挺教练便承担了老师、保姆、厨师等多项职务。机灵的田亮也不闲着,他一会儿帮着干这个,一会儿又帮着拿那个,而且他嘴还很甜,对教练总是非常有礼貌。如今,田亮与教练已结下了10多年的师徒缘分,他非常感激张挺教练,说:“张指导就像是严父慈母,他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为了我出成绩,他付出了很多。我只有多拿金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张指导对我的培养。”调皮的田亮说起教练来,总是一口一个“我们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