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中浙江块状经济竞争力提升新思路



在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浙江省提出要努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1》同时要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提出“学沪苏之长,抓解放思想,兴开放之举”促浙江发展热潮。(2)两者的着力点都是努力提高本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些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浙江经济重要抓手的有特色的块状经济如何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发展呢?值得大家思考。尽管浙江区域特色块状经济竞争力在国内实力较强,但浙江企业,浙江块状经济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更新观念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的现状及不足出发,分析当今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发展几种思考,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就是要以标杆管理为基础上,发挥整合优势;发挥民间行业协会(商会,公会)为新整合平台,以改变积极引资为有效引资,构建提升浙江区域经济新优势,促进浙江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健康的发展。

 合肥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中浙江块状经济竞争力提升新思路

浙江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成就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在全国是很有特色的,成效也是很突出的。据统计,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519个,块状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二)不足

1浙江企业集聚在块状经济上总体看:产业层次低,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没有根本改变。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一般市场进入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不高,目前浙江块状经济中的许多企业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靠仿制"克隆"。

2浙江企业集聚在块状经济上总体看:企业素质低,具有科技人才和现代意识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首先是表现在思想上满足于“小富即安”,守摊子,当鸡头,企业长远考虑不多,导致产业链比较短,深加工能力弱。其次是企业员工文化水平偏低,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偏弱,内部质量管理,工艺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企业规模偏小,喜欢单打独斗,同行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很少,对外交流也是以单个企业为多见,鲜见统一的区域企业联合行动。

如何提升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的竞争力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的任务。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已加入WTO,将受到环境平等化、生存空间国际化、竞争对手强大化的影响,市场必将越来越开放,全球化的竞争不可避免,竞争将更加激烈,残酷。产业层次低等块状经济将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和较快地提高竞争力;大量外国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入,将阻碍块状经济竞争力提升,跨国公司等凭借各方面雄厚的实力来进一步来蚕食市场,尤其是中高档市场,使我们拓展的市场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另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地区的不断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组织形式将成为其主流,同我们将是正面竞争。就是我们处于两面包围中,如何提升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竞争力呢?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思路分析:

(一)当前从事提升竞争力思路与分析

1. 比较热衷于建设有区域块状特色工业园,甚至构建有镇乡工业园区。其主要目的是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块状经济升级,要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原来的星星点灯发展,到基础要素的集中,构造良好的运作平台。的确是一步好棋。但也应该看到虽然有良好的基础,理顺了关系,但规模应该多大才是合适呢?并没有答案,同时也不等于保证企业入园后 ,思想上能有全球的视野,与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入园只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发展依然缺乏持续动力与压力。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在哪里?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2. 比较热衷于区域内企业进行各种强身健体活动。包括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做强做大,完善企业的人才结构,引进人才,还有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开拓自己的行销网络,最有特点是开展造牌,造名牌运动。各地政府制订政策鼓励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追加了创名牌的奖励资金,甚至还花巨资在中央媒体上“铸造世界品牌”的形象广告,就是政府为进一步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倡导“做好小产品,占领大市场,塑造名品牌”观念,为企业做“嫁衣”,以此来推动以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这些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很不错的,可以提高企业的适应市场的能力,但如何才能铸造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对比,没有参考,光同以前对比是不够的,在全球范围上企业的水平到底在何处,没有答案。企业想成为名牌,是好事。但决不是简单靠广告产生的,名牌应该有很多的条件和基础,才是长久的,要知道名牌不是自己说的,而是消费者认定的。而且有时候已经成为名牌产品的企业说得轻一点是压力,重一点是包袱,企业往往不能平等同其他人交流,认为自己在国内是上水平了(实际上运作方式还是内部管理不一定是一流水平)。往往缺乏改进的动力。有时决策的失误让企业也从明星变流星也很多(尽管企业家是勤奋的)。强身健体是需要的,创世界名牌也是有气魄的,但关键看同世界的同行对照,真正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那强身健体才有目标,才有参考价值。

3. 比较热衷于区域内的积极招商引资活动,尤其是长三角“昆山之路”的榜样作用。现在江苏昆山市,人们纷纷称赞昆山的神奇故事:,作为引进外资力度最大的一个县级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它不仅是外商投资的一块热土,而且正在成为长三角崛起的一个经济模本。据称这小小的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2300多家三资企业,合同外资达115亿美元。有人说,昆山是每天三个1000万(财政收入1000万、利税收入1000万、引进外资1000万),(3), 一向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的“昆山模式”,让浙江人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就开始提出要大力招商引资的步伐,全然不太考虑自己的特色与长处,片面强调招商引资的数量,不求质量的提高。更有甚至有制定区域的引资指标,期待达到昆山的效应。

(二.)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竞争力提升新思路:

对策之一:提升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竞争力的突破口选择:标杆管理:

就是要以标杆管理为基础上,要树立浙江块状经济在长三角的地位,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要跳出长三角看浙江,应该从全球的国际合作的高度背景下来分析,不能简单学习昆山的招商引资的道路,把自己定位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造,虽然 面向世界的全球化生产基地是现阶段长三角经济一个必然选择,但是,这个选择是有很大风险的。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以贸易出口导向为经济增长模型,如果你的技术在外、资本在外、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这种模式是脆弱的,是经不起冲击的。(3)浙江决不能简单模仿之,而是学习其精髓:自觉加入国际的合作分工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思路。应该是进行标杆管理为突破口,区域企业必须善于发现和研究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的技术与经济基础,有选择的吸收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才能超过对手,获得竞争优势。即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作为基准,(最强的竞争企业或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的,可以是区域性的:比方长三角,珠三角,全国性,也可以是亚太地区,当然最好是全球性的),对自已企业进行定位,分析这些基准企业产生优秀绩效的原因,从而对自身进行改进。其实质就是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创新实践经验、创新思想、技术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根据自身的战略和条件,确定合适的跟踪、模仿、赶超策略,从而提高竞争能力,成为强中之强。具体的形式有很多,比方说,最好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引资到块状区域,对企业的促进作用会更大。要知道浙江的人文优势就是能人企业的示范下,对同区域的压力与动力都是直接的,最能激发浙江企业的潜能,提高一定更快。当然还有很多合作的方式,比方采用OEM方式,战略同盟方式,同他们联合运作。还可以派员工到对方的企业参观,考察,研修等方式看产品开发,生产方式,管理流程,营销运转等方面如何开展工作。引进国际的智力做自己的技术顾问;利用公开的渠道上同对方进行各种方式的研讨,展览,情报收集等参与沟通等多层次,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融于长三角,融于世界经济。同时,就是最大限度地善于利用与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原先以“借入”平台方式我们在国内竞争我们运用十分娴熟,浙江很多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所谓的“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强健身”计划。(借梯登高是指的是同科研高校的合作,借船出海是指产品的出口,借强健身是同大企业合作,甘心当配角。)只不过现在平台,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应以国际视角积极应对:浙江块状经济区域内也应该从原来的以国内的科研与高校合作为主转向全球体系的优秀技术的攫取;从原来的主要是引进设备为主等硬技术到以消化吸收关键技术为主上来;从原来依靠专业市场为主方式到依靠跨国零售集团为主体方式,积极寻找市场;积极从国内配角角色为主转向为跨国公司服务与配套等。这样使浙江的区域块状经济同国内外经济能紧紧相连。这样我们奋斗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企业很多问题就很明确了,该如何构建自己园区,该如何有目的性的健身强体,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引资等。有效地克服企业在区域内的产业层次一直低下状况,及企业有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的压力与动力。相信企业一定会有持久奋斗的动力。

对策之二:提升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竞争力的新整合平台:行业公会

搞好行业协会的作用,意义重大,对区域内可以对内强化自律,对外加强交流。

对内方面:众所周知,浙江省块状经济起步于千家万户的小作坊,产品具有同类性。在发展之初,单个业主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容易出现随意降价、假冒伪劣等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一旦在业主之间相互传染,就会造成全行业的恶性无序竞争,使全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如何才能有效克服呢?另外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单力薄、又没有“娘家”(主管部门)的块状经济区域企业逐渐意识到,同行之间不仅要竞争,而且要合作,要形成团体并以团体的名义去保护同行的利益、促进行业的发展。要认识到保护了行业的发展,就是保护自己发展空间。这同过去直接依赖政府的保护不同。这方面,温州民间化形成行业协会有益探索应该是浙江其他区域块状经济学习榜样,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大家在合作的平台下竞争的时代.我们在分析温州商会成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政策研究、信息传播、技术交流、专业培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作用。

对外方面:是我们区域块状经济同学习海外,同海外团体交流的的有效载体。以后同海外的交流,不是单个企业的交流方式,而是以统一的方式同有关协会协作。提高整体的效果。比方说,在长三角中,江苏与上海是十分关注台湾的大企业的投资的,当然我们浙江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积极引入。更有效的是浙江的中小企业群(块状经济)同台湾的中小企业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发挥优势,增强竞争力,促进台商投资。充分发挥浙江独特的人缘优势、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大力吸引台商投资。建立对台各大工商团体、行业商会的联系制度,定期推介浙江良好的投资环境、配套的产业设施和优秀的人才资金条件。按照“以项目带政策、一项一策、个案协调”的办法,切实做好重点对象、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4)长三角中应该是浙江的条件最好,注重开展对台湾中小企业群的合作,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合作,各地可以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同台湾的行业协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学习其先进的行业协会(商会,公会)做法与借鉴有益的经验(比方如何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使我们的块状经济有机同台湾的优势的中小企业群相统一。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开拓大陆与海外市场,因此,块状经济引资重点要有针对性,要主动吸引台湾行业的优秀企业到浙江特色区域落户,把引资与引智等多方面结合起来,成为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竞争力优势与胜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6245.html

更多阅读

溢出效应 长三角城市争抢自贸区“溢出效应”

     尽管上海自贸区首批公布的政策与预期差距较大,但这并没有影响长三角尤其是“沪宁杭经济圈”围绕上海自贸区布局的热情。包括嘉兴等在内的上海周边城市,都已将承接“自贸区外溢效应”作为本地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支点。  为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问路长三角一体化

     长江三角洲,即今天的江浙沪三地,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也是中国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在长三角地区,每隔30公里就有一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盐城、仪征、南通、绍兴、

安徽加入长三角 安徽更需融入长三角

     近期,安徽提出要加入“中三角”,成为“中四角”。而此前安徽一直以来的提法是要积极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  对此问题,我认为,安徽加入长三角的意图不会改变,还要加强。这是2008年胡锦涛来安徽考察时提出来的要求,要积极参

声明:《合肥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中浙江块状经济竞争力提升新思路》为网友趂偑筶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