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站在世界体坛巅峰的19人:中国高端访问9》
1994年春,沂源县业余体校教练周士兵为迎接淄博市举行的射击比赛,从全县数百名中学生中挑选新队员。当时在骊山中学读初一的杜丽并没有特别地想去练射击,而且她也不懂射击运动。但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她也参加了射击选才。 考试时,大家站成一排,每个人扛一根木棍,木棍头上拴块砖头,比谁扛的时间长,13岁的杜丽一直扛到老师说可以了才放下。当时这个看上去并不正规的测试现在看来反而极好地体现了杜丽身上搞射击的两个基本素质———耐力和稳定。按教练的要求,把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的小腿上,然后把手臂平平地伸出去,闭上双眼,保持这样的姿势测试身体的平衡性。好多同学只站了几秒钟就东倒西歪,可杜丽却站了4分钟。而且,她的视力非常好,右眼达到了2.0。通过主视力、平衡性、神经类型的心理测试等3轮淘汰,只有杜丽与另外4名同学入选。周士兵教练回忆说,杜丽很瘦弱,但身体和手的稳定性很出色。 一开始练射击,教练给杜丽定的项目就是步枪。杜丽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启蒙教练给她定的是步枪,而不是手枪或其他项目。县业余体校条件简陋,训练用的多是些普通气步枪,也就是所谓的“鸟枪”,而且子弹也少得可怜,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是端着空枪在瞄准。由于枪少人多,刚起步练习举枪时,杜丽往往大半天摸不着一下枪,她就用一根棍子挑着砖头练臂力。为了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训练成绩,小杜丽在家里也常常给自己加“小灶”。砖头从一块到两块、三块,时间从一刻钟到半小时、一小时……单调又乏味的动作,杜丽却一练就是大半天。 第一次正式打靶每人5发子弹,靶也是张白纸,杜丽基本上都打到靶上了。教练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扣得动枪,稳定性有所提高,每天有进步就行了。之后两年里,不管风吹雨打还是寒冬酷暑,杜丽每天放学后都骑着自行车跑3里多地到业余体校训练1个小时,星期天再练6小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每天晚饭都是到晚上9点多钟才吃上。 小时候的杜丽是个大胆的丫头,与同学们在一起时,她就是个假小子,上树爬墙样样敢干。跟许多成功者一样,杜丽有着倔强的个性。由于射击训练项目较多,枪种不一样,学生们训练有用新枪的,也有用旧枪的。根据训练项目,杜丽使用的是旧枪。初来乍到的她便认为是欺生,要求换枪。当时教练认为她的训练成绩不错,就没有同意,她很不高兴。到后来,训练中真需要换枪时,杜丽却怎么也不同意换了。教练费了好大的劲说服她,才勉强换了枪。

这个倔强的小丫头瞒着父母练了一个多月。母亲得知后,对杜丽说:“闺女,咱还是好好学习吧,长大考个好大学就行了,别练射击了。”杜丽当时就对母亲说:“妈妈,你不让我做任何事都行,但是不让我练射击我做不到!”在妈妈眼中,女儿杜丽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小就很倔强、自信,认定的事非干成不可。 练了一段时间后,杜丽却觉得自己枪拿得还挺稳的。其实,在步枪这个项目里,杜丽的身材算是比较高的,当时她就已经1.67米了,教练曾说,如果杜丽再长高,就把她送去打篮球。射击运动员如果个高了,稳定性都不是很好,所以像杜丽这样身高1.7米的女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很少见。 1996年暑假,淄博市5区3县的小选手照例到市竞技体校搞每年一次的集训。身材瘦弱,身体条件普通的杜丽悟性却很高,骨子里透着股韧劲,一般教练教一遍的动作她一学就会,市体校的张玉梅教练将杜丽收到了门下。 进入专业体校后,杜丽迅速成长着。1998年便进入山东省队,师从教练王德文。2002年杜丽以替补身份选入国家队,成为队中最小的队员,编入国家女子步枪教练王跃舫的班。王教练的班里有高静、单红等名将,无论从年龄上还是资历上杜丽绝对是个小不点。 当时也挺巧的,杜丽前一天刚到国家集训队报到,那位因生病而请假的队员第二天就打电话说病愈要求归队,但慧眼识珠的许海峰教练却将杜丽留了下来。所以杜丽特别感谢许教练,也特别崇拜许教练。她说,去国家队两年多,许海峰教练找她谈过两次话,感觉这两次谈话对自己特别重要,特别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