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各大媒体报道中国欲划拨国有企业10%的股份给国家养老基金,以弥补中国养老基金领域在未来10年的资金缺口和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称此举是中国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第一步。
其实,中国国内关于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的争论早就开始了,争论涉及的内容已经很深入、很具体,而且关于划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给社保基金的大方向已经得到了各方的认同,只是在划拨的路径和方法上有些具体的差异。在路径争论方面分为两类:一、建议采取直接划拨国有企业股份10-20%的方式来补充社保基金;二、建议国资委将国有股减持后以现金划拨的方式来弥补社保基金。只不过是至今没有具体结论罢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称:国资委已开始向其它政府部门征询意见,计划要求国有企业在国内发行股票时,将10%的股票划拨给养老基金。而目前,国资委高层的态度却是鼓励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尤其是要在香港市场上市。理由是他们认为国内股市池子太小养不活大鱼,其次是境外上市可以引入成熟市场的约束机制。但是在境外上市究竟以后能够划拨多少给社保基金,是否和国内政策一致?目前仍然不得而知,但如果内外政策不一,则不利于国内股市。因为目前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已经制约着中国股市的前行,而以后除了国资委的“大管家”外再增加一个社保基金的“二管家”,中国资本市场岂不是更加洋相百出?。
因此,国有资产的划拨路径一定要慎之又慎。
笔者对于目前传闻的这种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的方式持保留态度,对此并不乐观。因为直接将准备上市的国有企业国有股份划拨给社保基金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第一,直接划拨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不利于全国国有资产的清晰化管理,国资委和社保基金有可能会出现联合欲盖弥彰的现象;第二,股价的浮动会增加社保监管的难度;第三,不可避免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会以股价的浮动来弥补以前的漏洞,或进行遮丑和利益寻租,说不定会在这一划拨环节后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让人质疑其管理国有股的能力;第五,划拨过来的国有股保值增值和减持时机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会给市场和社会带来隐患;第六,国有股份划拨给社保基金后的人造“二管家”可能会越俎代庖,到时会以股东的身份来参与和干预上市公司的各种运作,到时复杂的国有股东与社会股份的矛盾会更大,利益掣肘不可避免;第七,直接划拨股份对国内股市的定价和价格形成机制不利。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觉得国有股直接划拨给社保基金确实存在着重大不合理,政策部门和高层应该对此三思而后行。但是,对于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划拨给社保基金的大方向笔者完全支持,而且呼吁各种国有或公益资金应大量进入社保基金体系,以弥补和改善我国现行的社保制度,前提是社保基金要有高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因为目前“大管家”国资委所掌控的160多家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股票市场的中流砥柱,更是全民所有者的公共财产,应该将其合理应用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全民事业之上,所以将其划转弥补社保基金、构建更加强大的全民社保体系合情合理,而不是将其只交给“看门狗”或“保姆”,任其名义保值增值而实际进行权力寻租和肆意挥霍。
现实的状况是,目前我们的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全国各地社保案此起彼伏,各种权钱交易者纷纷将黑手伸向了养命钱的口袋。近期上海的社保案就是最好的例子,上海社保案的暴露让人们惊讶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对于目前社保账面上的数据真实性普遍持怀疑态度,而且普遍认为上海社保案仅仅只是全国社保基金黑幕的冰山一角。拿公司治理相对明晰的我国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来说,大量圈占、挪用、掏空和利益输送者比比皆是,那么缺乏监督的中国社保基金管理现状也就不言而喻。以后,谁还敢把养命钱交给他们?
笔者认为,目前除了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基金的路径外,还须加强社保基金的透明、高效、职业化管理,另外还应该建立起社保基金的监督、约束机制,不能任其“暗渡陈仓”。(本文写于2006年10月25日)
中国经济时报 苏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