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从1942年至1945年,符浩与日人反战同盟的日本朋友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1945年日本投降后,松木等人随主力部队去了东北。临别时,他们对符浩说:再见,在新中国;再见,在日本。松木在东北全境解放后就回日本去了,其他日本朋友也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回国。使人感叹的是,当符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来到日本时,他与已分手30多年的日本战友戏剧性地重逢了。 一天,松木从报纸上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日本大使到任的消息。当他看到符浩的名字,又看到报端那幅新大使的照片时,惊喜得几乎叫了起来:这不是当年渤海军区八路军敌工科的符科长吗!松木再也坐不住,立即拨通了中国大使馆的电话,称自己是符浩大使的老朋友,要求会见。可接电话的恰是一位处事较简单的馆员,听电话那头的日本人说是符大使的老朋友,就深表怀疑。她想,大使是有名的抗日老战士,八年抗日的老八路何来日本朋友!于是一口拒绝了松木的要求。 松木被碰回去之后,并不死心,继续设法同符浩取得联系。不久,松木了解到他的家乡长冈京即将举行欢迎中国新大使的大会,便给符浩写去一信。先做了自我介绍,又问符大使是否是当年的符科长。如是,还记得松木春一否?为了证实确实是符浩的老战友,他还把当年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和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等一大串负责同志的名字列了出来。符浩接到信自然喜出望外。日中友协在长冈京开欢迎大会那天,符浩和夫人焦玲坐在主席台上。还是焦玲的眼神好,老远就认出了在会场上的松木春一。抗日老战友就在面前怎能不激动万分。他们立即走下主席台,在数百名与会者惊奇的目光下,快步走向松木。松木见状也即飞跑着迎上去。符浩和松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全体与会者都被这一热烈的场面所感动,有的热泪盈眶,有的热情鼓掌。 自从同松木恢复联系后,符浩与那几位前日人在华反战同盟的老朋友及其家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老人及其后代都是促进两国友好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松木及其他前日人在华反战同盟的战友一直有一个愿望,他们也不止一次地对符浩提出,希望在有生之年回山东故地看看。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松木嘉次郎夫妇、中野谦吉和青山耸等前日人在华反战同盟的朋友,由符浩和焦玲陪同,访问他们曾经多年在那里并肩战斗、同甘共苦的原抗日根据地———山东省东营地区。他们满怀深情地采访了战斗和生活过的故地,搜寻着当年的遗迹,还拜访了几位参加过抗日的老人。面对故地,他们触景生情,无不潸然泪下。这次重访当年根据地,符浩还写了一首诗:五十年前鏖战处,重逢热泪意如山。浩浩春风暖大地,迢迢陆海心相连。所有的人都共同祈盼,战争不要重演,和平永驻人间。

在符浩心里,日本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中国的朋友,日本文化更与中华文化有着渊远流长的联系。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可追溯到秦始皇时代,中日民间常用“一衣带水,两千年史”这句话来形容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其实,驻日之前,符浩于1955年作为新中国外交官,曾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日。那次访问期间,符浩应日本友人邀请,欣赏了由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先生将中国同名话剧改编演出的芭蕾舞《白毛女》。这也是《白毛女》首次被搬上芭蕾舞台,在日本上演后轰动一时。及至后来任驻日大使期间,符浩更是从很多方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诸如民俗、宗教、建筑、文字、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深刻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宋朝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是中国古代在阴历正月初一时,家中从幼到长必喝的酒。符浩说:“现代日本保留了过春节喝一种用草药泡制的屠苏酒这一习俗,成为日本传统节日不可缺少的一项。”符浩使日时就曾发现,在日本著名的书店里,中国的四书五经和四大名著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而老一代日本人都喜欢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符浩认为很难得的是,如今日本很多城市定期举办吟诗会,一些人身着唐服唱俳句,唱中国古诗。李白的诗作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源于中国的书法艺术在日本也推广得十分普遍,孩子上小学时即开始学习书法,全国各地的书法协会数不胜数。符浩感慨地说,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国,日本人并不讳言这一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崇拜,中国人恐怕很难想象。 而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佛教。众所周知,佛教是从尼泊尔传到中国的,又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寺院庙宇,建筑风格与中国古代的寺院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符浩说,“设在四国的少林拳总部大雁塔就是模仿中国西安的大雁塔建造的,只不过尺寸缩小了。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奈良修建了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现存的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确实,由于日本仿华古建筑保存较完好,如今中国在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方面有时还需要参考日本的一些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