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 外交关系 第22节:王殊 从“无冕之王”到“外交尖兵”的传奇(6)
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在哈瓦那报道“加勒比海危机”后“顶缺”到波恩 1961年10月,王殊回到北京后,得知总社已通过几个途径替他申请墨西哥的签证,如果申请不成,就参加将在12月底去拉美访问的新闻代表团,寻机在一个国家常驻下来。那时,在拉美20多个国家中只有古巴和中国建交,新华分社也仅有古巴和巴西两处,其他一些国家有新华社雇用的当地人做报道员。 一个多月后,从各个途径传来墨西哥不愿发签证,因此王殊随新闻代表团去访问。代表团的日程已确定的是,参加1962年1月1日的古巴解放三周年庆祝会,再去智利、巴西访问。代表团成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广播事业局的记者,连王殊共5个人,团长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 拉美被称为美国“后院”,同撒哈拉以南非洲完全不一样,王殊深知这次任务要困难复杂得多,他开始做到这个新地方去的准备。拉美绝大多数国家说西班牙语,也可说英语,幸亏王殊在非洲温习法文时也学了一些西班牙文,所以这次去拉美,王殊的西班牙语虽然水平不高,但也不是文盲。
12月底,王殊参加了古巴解放三周年的盛大庆祝。王殊第一次看到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这两位拉美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当卡斯特罗和他的战友们走上主席台时,群众热烈欢呼他的名字:“菲德尔,菲德尔!”工业部长切?格瓦拉也受到了群众的爱戴,当他走出来时人们就高呼他的名字:“切,切,切!”令王殊印象深刻的是,卡斯特罗不用稿子,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旁边的人说,这还是短的,最长的讲了10个多小时。而且他的讲话很生动,很风趣,富有煽动性,群众爱听他的讲话,不断鼓掌和呼口号”。 就在新闻代表团去哈瓦那的前夕,传来了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发生军事政变的消息,副总统阿罗塞门纳就任总统。据一些拉美朋友介绍新总统是位较为开明的人士,代表团发了一个电报给他,提出了访问的要求,古巴解放庆祝活动不久就收到了阿罗塞门纳总统的复电,欢迎代表团前去。2月初,代表团辗转几天到达瓜亚基尔。继厄瓜多尔之后,新闻代表团在1962年2月访问了智利一个多星期,接着又在1962年3月对巴西访问了两个星期。 经过多方接触,王殊感到在厄瓜多尔和智利建立新华分社的条件还不成熟。于是,他奉命到古巴去担任新华社分社社长。1962年3月底,王殊第二次去哈瓦那。在从荷属库拉萨俄岛去哈瓦那的途中,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停留了两个小时。王殊说自己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踏上了海地土地的人,这一段小小的海地插曲让人印象很深。“虽然只是在机场停留了一会儿,也稍稍可以看到这个长期在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上的贫穷落后的国家生活艰难的状况”,王殊记得,那时机场门口就是市区的一条马路,周围全是破破烂烂的用洋铁皮盖成的小房子的贫民区,刚下过雨马路上泥泞不堪,路边摆满了小摊贩,妇女们提着铁桶到马路上的公用水笼头来取水,“美国记者曾形容这个城市是‘一个大洋铁罐城’,一点也不错”。 哈瓦那分社的人较多,除了王殊之外,还有两个记者及他们的夫人,还有出稿员夫妇二人,一个摄影记者,另有一个厨师,共9个人,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社。身为分社社长,王殊也不能像过去在亚洲和非洲时那样单枪匹马地到处跑了,而他说自己是最不善做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却也要学会组织大家一起来干。 古巴虽然是一个岛国,人口也很少,但美苏在这个地区的争夺很激烈,形势十分尖锐复杂,分社的报道任务很重。到哈瓦那几个月后,王殊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报道任务,就是震惊世界的被人们所称的“加勒比海危机”。他们在战壕里、海岸边日夜采访,向祖国人民报道古巴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加勒比海危机”爆发近一个月内,驻哈瓦那分社发扬了新华社对重大报道全力以赴的优秀传统,一共发回了130多篇报道,对古巴前后方的各个方面都作了报道,特别是大量有血有肉的群众反应,新华总社曾两次通报表扬他们。 1964年以后的5年中,王殊一直在新华总社国际部任发稿助理的工作。1969年11月,他担任新华社驻波恩的第三任常驻记者,德国波恩对王殊来说有特殊意义。在这里,他将完成由记者到外交官的角色转换,开始他人生的第二次飞跃。然而,王殊说自己到波恩分社工作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文革”开始以来,新华社绝大多数国外分社的记者都已回国参加“革命”,有些分社空无一人,有些只有个别的翻译、报务员或工勤人员在看家,国外分社工作几乎已完全停止。1969年,新华社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立即派出驻外记者,恢复国外分社的工作,并且派出的记者要老中青三结合。
更多阅读
第22节: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1)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第6节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 ——合理搜索很重要 风自后海拂来,水波涟漪,远处是故宫的红墙一角,在景山的青葱翠色中若隐若现,与蓝天白云构成极其完美的景色。 微微斜靠在椅子上,见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第36节:王殊 从“无冕之王”到“外交尖兵”的传奇(20)
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王殊认为多读书是外交官写好外交报告和材料的有效途径。王殊认为,读书多,可以开阔人的心胸视野,扩大人的知识基础,提高人的政治敏感,丰富人的思维能力,从而探知事物的风云变化,提出
刀塔传奇19章普通 第35节:王殊 从“无冕之王”到“外交尖兵”的传奇(19)
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在中国,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对“土豆烧牛肉”这个菜名有特殊记忆。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任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一次访问匈牙利时,在群众集会上的讲话中说,到了共产主义,匈牙利就经常可
刀塔传奇天空要塞18 第34节:王殊 从“无冕之王”到“外交尖兵”的传奇(18)
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克赖斯基在接见时的习惯是开门见山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提出他的看法。对这一点,王殊印象很深,“他在同我谈话中没有说一句在外交界中常有的客套话,而是直接提出了中国印度关系问
刀塔传奇天空要塞17 第33节:王殊 从“无冕之王”到“外交尖兵”的传奇(17)
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此外,双方还交流了对德国人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观点的看法,施密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话是对德国军人的教诲,也就是说,在战争中要把政治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