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来说,小企业难贷款;对小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难。这个看似只有银行、企业两家的事,却因牵扯许多其他因素而变得艰难复杂,形成了多年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此外,信用评定、行业支持、政策法规缺失等许多方面仍然使许多小企业贷款受到限制,无形中抬高了银行门槛。
我国的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态度随着金融监管的力度和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而起伏波动,其中的辛酸滋味只有业内人士才可能产生共鸣!商业银行同行说起对我国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都是爱恨交加,他们对这些授信品种的拓展爱的多少有点无奈,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银行对私业务的VIP客户及高端的理财客户通常大部分是小企业主。
二、 小企业主的个人投资经营贷款金额的增长幅度比一般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增长要快,这也是对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重要补充。
三、 小企业是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成长来源,在企业发展的前期不介入,等到企业规模扩大后就更难介入成为主办银行了。
四、 小企业通常对银行业务的议价能力弱,银行可以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而且贷款利率也可以较大幅度地上浮,其利差收益远高于对大型企业贷款的收益。
五、 小企业通常是大中型企业产业链上的附属企业,对小企业资金的支持,这也是中大型企业主办银行的责任。
六、 在大中型企业因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而大幅减少银行商业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手段和资金需求后,这时突显出小企业贷款业务对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七、 小企业在符合授信条件的前提下容易通过各级风险管理部门的审批,直接受到银行授信政策偏好的影响较少。
八、 就整体状况而言,小企业贷款对银行的资产风险分散程度较高,对各行不良贷款率的有效控制有利。
而对小企业贷款所可能带来的资产风险,各家银行的信贷人员却是记忆犹新,由于原来贷款通则中对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处置比较严厉,还要终身追究,所以商业银行的相关授信管理部门和业务拓展部门都对小企业贷款带有相当的恐惧心理,他们主要担心出现以下的一些情况:
一、 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违约成本比较低廉。
二、 企业所提供的原始材料和各种证明文件造假成风。
三、 社会上各种故意逃避债务的风气盛行。
四、 小型企业的生存寿命普遍较短。
五、 小企业规模较小,财务信息不完整,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定性, 受行业景气周期影响大,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六、 相对于批发贷款业务而言,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内部管理成本较高。
七、 受到银行内部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的约束比较大。
八、 贷款对象内部管理普遍缺乏透明度,企业主的决策随意性大,其效果的可预见性很差。
这些问题的解决要冀望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和银行内部资产风险管理措施的完善。
首先,政府的监管要到位,这包括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该联网监管,并实现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例如对工商管理部门,税收部门,法院执行,行业协会等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划和信息共享。政府要对中小企业大力提倡文明经商,诚实经营,纳税光荣。
其次,建好各地的营商环境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再次,企业诚信环境的建立要尽快完善,小企业的经营诚信记录和个人诚信记录应逐步形成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并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经商风气。
最后,小企业主本身也要积极引进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增加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要求。
在商业银行内部,也要同时改进审批流程和工作作风,并做好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 建立高效率和科学化的风险审批制度和操作流程,以适应小企业融资时间短、要求急、金额小、发生次数较多的特点。
二、 在设计授信产品时要注意其市场适应性并尽量满足各种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 促进银行资产的风险监管和资产评估的科学化,这包括对企业抵押物的系统管理和对企业授后管理等工作。
四、 建立相关的小企业资料数据库并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对小企业经营情况变化的预警和反应能力。
五、 适当增加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应采用不良比率区间控制以替代现行的零不良比率控制风险的办法;同时建立相应的企业违约成本与其风险评估的匹配模型,并对小企业实行价格差别化管理,提高对小企业授信支持的综合收益,从而使收益有效覆盖风险。
六、 加强内部对小企业贷款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营销人员和风险评估与审批人员主动贴近客户和管理客户。
总之,银行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深入了解当地各种行业客户的经营环境,与那些在当地有良好商誉和口碑的企业主建立好商圈关系,以掌握各种经商信息和人文信息,只有通过这些软性信息的辅助,才能全面地评价贷款对象的企业和企业主的融资可行性和诚信度;加上对目标企业基本资料和各种贷款证明文件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