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风险控制行为的若干反思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控制效用目标单向。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二、信贷风险控制过度追求零风险。如果单纯从安全性原则讲,那么,零风险当然是信贷风险控制质量最优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效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又必须追求统一。在现实货币信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伴,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而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

       三、信贷风险管理该深未深。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但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风险控制行为的若干反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6111.html

更多阅读

浅谈D/P&D/A风险控制 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据报道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足以说明我国对贸易发展之迅速,当然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外贸出口业务中的货款结算方式已日趋多样化。由于市场因素的变化,为了扩大出口规模,外贸企业不得不接受D/P或D/A等托收方式。但

非信贷资产 非信贷资产损失率

所谓非信贷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拆放同业、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等等。1分类对非信贷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一方面可以使农信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

应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由于管理层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在中国,由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时候管理层和治理层是部分或完全重合的,所以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更大。我们经常能听到审计师这样的观点:中国

风险控制原则 安全原则

风险控制是投机交易的核心理念之一,投机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一切风险。我们知道,投机是以小搏大,我们认为这“小”指的就是控制风险,只有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博到“大”的利润,这就是“以小搏大”的实质。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行动

声明:《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风险控制行为的若干反思》为网友指尖泪残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