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外名人成功与失败的本源追溯:发现人生》
第四节 先扬后挫型命运曲线 人们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环境中,依靠个人的思维与有效作为,取得事业上的突出进展与成果,甚至是特殊功绩,个人的命运曲线步步高扬。但又因诸多客观因素的剧烈变化与自我的不适应,已经扬升且有一定高度的命运曲线呈现重大下挫,造成人生的失败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先扬后挫型命运曲线图示 基本特征 ——与先抑后扬型命运曲线相比,人生阶段性的成与败、顺与逆恰恰相反,往往是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等风险较大的职业,且已经垫高了事业平台的人,在人生命运历程的中后期阶段,更易体现这种命运态势。 ——与较大波动型命运曲线相比,人生所受到的重挫与打击的结果,不是一般的“抑”,而是导致人生命运崩溃式受损,几乎很难再度恢复,甚至造成命运中断式地结束。

——先扬后挫的人生命运,往往是人们所处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生活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对人们所从事的事业与正常生活形成明显的冲击;或是人们的主观思维、事物判断、决策方式、行为选择及性情方面的缺陷,导致人生战略的失误;或是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而使上扬的命运态势拐头向下,造成人生的失意、失落与失败。 第三章 命运曲线的构成与变化——先扬后挫是指整个人生的大的命运态势,前期的“扬”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波折,而后期猛“挫”阶段,也不排除局部、短暂的“扬”,但整体格局是阶段性大挫后影响终生命运。 典型人物 人生历程是漫长的,有时也是难以自主的。从古至今,命运的幸运儿有之,被命运捉弄而急速下沉者也不在少数。 (1)岳飞 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于1103年出生于湘州汤阴(今河南),从小刻苦习武。公元1126年,19岁的岳飞投奔康王赵构的军队,参加抗击金兵的战斗,因率军英勇杀敌,屡建奇功,被提升为统制。1129年至1131年,在金兵打过长江,作为建康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的紧急情况下,岳飞独率本部的“岳家军”坚持抗金,奋勇杀敌无数,收复了建康,被赵高宗任命为通秦镇抗使,负责长江以北地区的防守。岳飞的声望与日俱增,令敌胆寒。特别是1134年,岳飞请战打过长江,先后攻克随州、郢州和襄阳,收回了唐州和信阳后,又率师北伐,“直捣黄龙府”,势不可挡。1140年,金后又大举南下进攻中原之际,岳飞又临危受命,在郾城等战斗中力挫金兵,并追逐金兵到离开封仅四十余里的朱仙镇。此时的岳飞以满腔的豪情、精忠报国的决心和勇猛的气概,联合各地义军,意欲渡过黄河,彻底歼灭金兵。岳飞的人生历程也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点。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昏庸胆小的宋高宗与奸臣秦桧,急着与金兵议和,竟一天以12道金牌召岳飞回师退兵。同时,秦桧又唆使同党诬告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扣拘岳飞,严刑逼供后将岳飞害死,时年仅39岁。一代忠良大将的命运就这样在人生的高峰处陡然下跌,痛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