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贷款利率不能弥补贷款风险成本和支出时,银行将无法充分计提各项损失准备,信贷资产的损失会直接侵蚀银行资本,威胁其持续经营。制定正确的贷款价格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在理论体系上还很不完善,在具体实践上还十分粗放,明显不适应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利率生产化的客观需要。
国际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定价模型有3种:一是成本加总模式。该模式力图在分析银行发放贷款成本的基础上,对每一笔贷款确定有利可图的利率。二是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该模式将对资信最好的客户发放的短期营运资金贷款的最低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每笔贷款根据其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的大小,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或乘以一个系数来确定。三是成本收益模式。该模式将贷款定价纳入客户与银行的整体业务关系中考虑,根据从客户获取的综合业务收益确定贷款利率。这3种定价模式是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先后出现的,各有优缺点,采取何种定价模式取决于银行对经营环境、竞争策略和银行管理水平的判断。中国有其自己的国情,中国银行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贷款定价模型,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行考量。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但是,在定价模型的设计上,还只是简单机械地套用成本加总、基准利率加点、成本收益模式,还没有较好地结合中国国情,更没有对定价模型中的关键因素如风险拨备在不同期间的分摊作出考量,贷款衍生关联业务收益(如存款业务、中间业务等)也还未能合理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