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关心你写的文章,也很同意大部分的观点.但你对股市的判断上确实与事实有不符.当理论与现实不符,只能调整理论,很想看到你的重新反思和新的观点。从目前看,我感到管理当局正更多地把国有优质资产投入股市中,使这几年的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我认为这是牛市的主要原因.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股市真的发挥资产配置功能了吗?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这发生了,就要入市,毕竟这是从来没有的机遇啊!”
上面是笔者新浪博克中一关心笔者文章朋友留言,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作对关心我的朋友的回复。也作为笔者对以往看空中国股市观点的修正。
中国经济严重扭曲,比如房价的扭曲,还有股价的扭曲。以及国内经济不均衡,贫富差别过大,这使得笔者一直以来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直存在着担心。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仍然是政策市这一本质,所以在股市上的文章多是看淡的。但不得不承认,股指长期走牛,以及股指的创新高,都在证明笔者对股市的认识是错误的。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笔者06年4月份的文章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式的推断,《中国正在面临着资本大通胀》。
中国经济既然基础如此不牢固,房价如此高,股市如此扭曲……那么中国经济为什么还能如此坚挺呢?为什么笔者对股市的看淡会出现错误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笔者低估了人民币巨大的升值的巨大动力,笔者低估了中国的大国优势:13亿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第三大的国土面积,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是巨大的。笔者也低估了中国证券市场对未来财富的透支能力。当然这不影响笔者认为机制不合理,透支出来的财富越多,未来挥霍的财富也越多的观点:《中国越是经济高增长,经济就越危险》。
大国有大国的优势,比如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自己打的成本是300元,而两个人打的成本是每人150元,三个人打的的成本就是每人100元;而如果是30人选择包车,成本就会降到每人10元左右。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比如电信业,公共交通,人多的优势都可以把人均成本降低到世界最低的水平,同时可以把效率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平。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规模优势越明显,这会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越来越明显。
我们看到日本经济崛起时日元相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而日本无论是人口(一个多亿)国土面积都远远小于中国的规模,况且其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就中国这个13亿规模的市场,其潜能一旦因为搞市场经济被启动其来,尽管政策不尽如人意,但仅仅凭借中国13亿人口的规模优势,单靠粗放型经营,就足以让任何国家在和中国制造的竞争中败北。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生产能力的提升其速度是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
人民币升值,者说人民币资产升值的动力是相当巨大的,但笔者长期以来对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质疑还是一样的,最明显就的是目前中国货币政策下,国内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国的利率水平远高于社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这是因为货币政策使得国家资本没有投放到最有效率的行业当中的原因(比如投放到了房地产),是市场配置不合理才会出现的。
由于人民币巨大的升值压力,中国经济不合理的地方被经济的高增长掩盖了。如果以后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修正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发展证券市场上,在股市上涨过程中能逐渐实现证券市场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比如在汇率改革中能逐渐实现汇率的市场化,同时在产权改革上同步,那么中国经济还有希望;否则是如果是到了牛市的末端,或者是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尽头,再实行所谓的市场化,那么中国经济的危机仍不能避免。到那时经济的后退也必然是壮观的。
中国经济有巨大的潜能,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这是中国经济高增长奇迹的根本原因。正是人民币存在强大的升值压力,这使得现在的中国经济政策仍然在贱卖人民币资产。正因为如此,笔者在11月20日的《攻其所必救,外资将继续围堵中国金融权重股》文章中重点推荐的几只银行:股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到现在为止走势一直都很好,笔者相信随着中国资本牛市的延续,象工商银行这样的金融股,以及受惠于人民币升值概念的股票都会会继续向好的,直到有一天中国证券市场透支完13亿市场的潜能。
中国股市的大牛市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公有产权,因为股权激励和利益输送等原因,参与证券市场炒作的资金多是国家资金,这些资金不可能象私有产权制下的市场主体那样有痛感的,所以绝对会出现以国家资金为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拉台股票的现象。这样以国家名义炒作股票的结果往往是疯狂的,但别忘了这样疯狂的背后往往更多的是挥霍人民的财富。
中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如果管理层能在开启13亿大国潜力的同时,在透支未来的同时,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够建立合理的基础制度,能够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将透支出来的财富合理利用,再创造财富,那么中国经济追赶美、日可指日可待。如果不能建立起合理的市场基础,而是继续在沙滩上盖高楼,那么当盖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样可以象以往那样坍塌。当透支出来的财富,不能被合理利用,而是被再掠夺,或者被外资赚走的时候,那么未来的中国可能要为今天的繁荣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