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适合的就是成功的
“诚者自诚,道者自道“。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性格,有多少企业就有多少种企业文化,不管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文化也是一样。和性格一样,我们对于企业的文化也是可以归类的(后面会讨论到)。
我们把人的性格划分成固定的几种,是因为某种性格在其中占了主导因素或者是所谓的强势,但在不同时间场合占主导地位的强势性格会发生变化。这也是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借助易经中的阴阳演化能很好理解这点,一阴一阳谓太极,一阴中有一阳,一阳中有一阴便生成四象,每个象都有阴阳之变就成了八卦,八卦再变阴阳爻成六四卦乃至于无穷无尽。无论怎么变化,最根本的还是阴阳,是阴占主导还是阳占主导。有的人之能所以够成功,是他的性格与做事的习惯方法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或者说是他的性格适合他制定的这个目标,他性格决定的习惯适合完成这个目标的方法。总结失败就是在不断的调整性格和目标的统一性,调整方法和过程的一致性。不同的性格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不同的习惯和方法,这种习惯和方法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不是他的性格比别人的好,是适合。
一种企业文化,在某个企业获得成功,表示这个企业文化适合这个企业,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我们常常看到别的企业成功了,就去模仿,而模仿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这个不尽人意的道理其实我们也懂,就是对别的企业好的,未必对我们自己企业好,对别的企业有用的,未必对我们自己企业也有用。这就是适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纷纷开始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好事。制度管理到现在为止还是我们企业最最缺泛的,我们认识到了这点去改进他,我们就有进步。但是记住一点:改变是整体的,改进是局部的,局部的改进到了一定时候,体现的才是整体的改变。
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而往往我们都忽略了这点。很多企业搞制度建设,花了很多力气,进行了很多培训,确实制定很完善的制度,但实际情况却比之前更加差,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不是说他们的制度制定的不好,就制度本身而言已经是足够了,但却不适合他们!
明明就十几个人的公司,老板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大家在做什么,偏偏要搞一大堆流程,什么都要书面报告,事事都要请示审批,感觉很规范,很制度,却忽略了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润,利润来自什么?来自效率。不是说制度不需要,需要的是更加简单可行,更加有效率的制度流程。反过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制度建设也要迅速的跟进,海尔、联想、IBM都是这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不是他们现在怎么样,而是他们怎么样到达现在的样子。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更多的国际大企业开始研究和实施“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翻看一下最近的畅销管理著作,其中不少以是我们道家思想为主体管理理论,这又是为什么?我个人把管理发展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发式管理,是为了把事情做好的本能,比如上班要准时,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既对事也对人;第二个阶段以制度为主体的管理,以事为主体发挥效率减少错误,把与工作有关的规定明确细化成了制度,主要对事不对人;第三个阶段是综合式管理,是在制度相对完善,并成为人们习惯后,致力于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力,也就是以人为主体制度为辅助,主要对人不对事。同样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是这样。回到上面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国际大企业开始研究并实践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管理和文化?是他们发现了制度管理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开始研究寻求更适合他们的管理方法,就是道家思想的管理理论。当我们发现国际大企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很多企业也纷纷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从学习上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企业发展就不一定了。我们的很多企业连该有的制度都不健全,基本的规章都没有很好的实行,这样做就等于是缘木求鱼。如果把我们企业发展比作楼房,很明显一些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一些是质朴适用的洋房别墅,还有一些是土木草房,甚至有的还刚刚开始打地基。基础不同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同,不要看着高楼觉得好就硬要把草房变成高楼,还没翻修好风一吹就倒了,有什么意思。草房就是草房没什么的,只要能挡住一些风雨好好发展,随着积累以后也一定能建起高楼。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多大的力气扛多少量。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上,同时又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中性的。初创型企业是绝对是以生存为目的的纯利益驱动型文化,发展型企业更多的是以学习型和制度型文化,大型企业更多的是社会型公共型文化。这是他们的主导的强势文化,但过程中也必然有其他的文化形式在里面,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所以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好的不一定适合,适合的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才是好的。观察思考一下你的企业现状,你的战略目标,认识一下你的企业,先别急着从外面找,真正的适合你的企业文化其实就在你企业里,只不过是你没有发现,没有引导强化而已。
(下一章会谈到,如何辨别你的企业文化,如何分辨企业的先天文化和后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