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雇佣关系自产生以来,主要形式仍然是物力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但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物力资本雇佣人力资本的形式必然要被人力资本雇佣物力资本的形式所取代,或者至少人力资本要与物力资本取得平等地位。对其原因,我认为可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1)物力资本雇佣人力资本原因分析 关于物力资本雇佣人力资本的原因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资源稀缺和风险承担能力的不同。 a.资源稀缺。不管是农业经济时期还是在工业经济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是自然要素,而自然要素这种物力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约束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给,进而限制了消费资料的生产和供给。结果,自然要素这种物力资源总是处于稀缺状态。在农业经济时期,农场主控制了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因而他们能利用土地这种物力资本雇佣农民;在工业经济时期,资本家利用所控制的机器、原材料、土地、资金这些物力资本雇佣工人。 马克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分析工人为什么必须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并接受雇佣制度,而不能与资本家的资本获得平等的权利时说,这个重大难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工人不向资本家出售劳动力,他就得不到生存资料,也就不能生存。 b.风险承担能力不同。机器、土地、建筑物或原材料这些物力资本在企业破产后能 以一定的价格偿还债务,而人力资本却不能如此。由于物力资本能承担企业最终风险,所以它以高于人力资本的地位而雇佣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 论人力资本雇佣物力资本](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25647820445.jpeg)
(2)人力资本雇佣物力资本的必然性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人力资本必然要雇佣物力资本。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该报告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广大耕地和众多的劳动力为基础的,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工业经济是以大量的自然资源的加工、制造为基础的,以大量地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工业制品。而知识经济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知识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依靠人力资本的经济形态。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物力资本稀缺并雇佣人力资本正成为历史,人力资本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宰。关于资源稀缺的论断最著名的莫过于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随着科技的发展,事实证明他们当时的论断是错误的,所以随后他们又提交了第二、第三份报告而改变了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经济的到来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物力资本的稀缺正转变为人力资本的稀缺,这种稀缺性的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本雇佣物力资本的产生。 二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分析 从现代管理理论的演变分析,人的经济价值的提升也决定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是必然的。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二十世纪初以企业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所谓的标准操作方法,并以此方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产量,从而创立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工人假设为“经济人”。泰罗认为,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工人被看成像机器一样的生产工具。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最终证明工人是“社会人”,是有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努力。梅奥从而创立了行为科学,并认为工资只是工人需要的一部分,他们更需要情感上的安全感、归属感。 最为公认的激励理论应属马茨洛的需求层次论,他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现代管理理论的演变是伴随着对人的基本假设认定改变而变化的。在物力资本稀缺时期,工人的需求层次相当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稀缺的出现,工人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调动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已成为现代管理理论追求的目标。因而,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地位提升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