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不良资产?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我国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划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1998年以前,各银行业按财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四级分类”,俗称“一逾两呆”,也就是“逾期”、“呆滞”、“呆账”。按这种方法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有普通呆账准备金一种,为贷款总量的1%。 二是1998年以后,我国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即“五级分类”。1999年7月,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现在通常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后三类为不良资产。▲ 2、什么是不良资产核销和冲销? 银监会1月公告显示,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这是不良贷款继2002年、2003年后的连续第三年“双下降”。 但是,如果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剥离的因素不包括在内的话,那么情况就不是这样了。2004年6月份,通过剥离和核销手段,中行、建行和交行对不良贷款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合计为4364亿元,超过了2004年不良贷款减少的3946亿元。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际水平将不是“双下降”,而是结束了过去两年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反而增加了418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从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是有所好转,但其中“技术性”成分不少。如果加上有些商业银行可能通过贷款重组、借新还旧等形式,将不良贷款显现的时间延后,以此来满足监管部分之要求,那么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增是减更是令人质疑了。正如一些海外的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2005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将有显著增加迹象。 以准备上市的建行为例,虽然目前建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3.91%,但在1999年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2500亿元不良贷款之后,建行在2002年底的不良贷款率曾高达16.97%.2003年重组开始后,经过国家注资,以账面价值50%的价格出售1289亿元不良贷款,以及核销569亿元不良贷款之后才达到目前一个“干净”的水平。 降低不良资产三大办法:专人催收、冲销、出售企业国有股 银行自身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催收。仍留在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类是已无收回可能的呆账,一类是1996年《商业银行法》生效、商业银行自主权扩大后发生的应收未收的贷款及其利息。这后一部分不良资产发生时间不长,情况明朗,收回的可能性较大,应由债权银行成立专门机构、调集专人催收。对主动想办法归还拖欠贷款的企业,银行应积极给予其所需的新的贷款支持,以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 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冲销力度。对已无收回可能的不良资产,只能用各种办法冲销。 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改革,公开发行股票后,可考虑出售部分国家股权,用所得资金冲销不良资产,偿还银行贷款。 3、什么叫做债权? 主债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主张的权利。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来说,不良资产的主债权是比较清晰的。但也存在不明确的情况,如由于工作疏忽和对国家利息政策掌握不一致等方面的原因,债务人和债权人在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计算上可能产生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依法正确主张债权本金和利息。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由于债务人合并、分立、重组等多方面的原因,债务人的法律主体可能发生了变化,如债务人被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撤消而未进行清算,对此,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将其主管部门或债务变更后的当事人作为偿债主体进行追索。此外,我们向主债务人主张债权应当注意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权利,否则,就会失去法律的保护什么叫不良资产?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帐,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帐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4、不良资产:金融改革之痛 不良资产是什么?通俗说,就是借款人违约不还钱。对于高比例不良资产所带来的危害,如果说普通老百姓尚无法体会其严重性的话,那么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发生在身边的国际知名银行一夜之间大厦坍塌的触目惊心,却是他们永远也不能忘怀的——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不仅是日本的主要大型银行之一,同时也是国际性的大银行,其英文缩写LTCB曾在国际金融界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该行的破产一度引起了日本金融大动荡。1998年前,该行的贷款余额占日本民间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它的突然消失,使日本GDP下降了1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增加了70万!由于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80%集中在建筑、房地产、批发零售和服务业四大行业,而制造业、批发零售和服务业的不良债权大多也和房地产有关。20世纪90年代末,泡沫破灭导致资产急剧贬值,致使房地产业不良资产增大。而拥有大量房地产不良资产的长期信用银行,随着房地产价格长期持续下跌导致投资者和储户信心逐步丧失,其破产也就在所难免了。 回顾那一刻,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营业部挤满了前来解约的客户。女职员面对离去的客户,深度鞠躬,恳切地说:“以后如有机会,再请光临。”那情那景,也着实令人百感交集。 类似的情景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匈牙利。由于缺乏相应的破产法案和不良资产解决办法,最终导致四家著名的银行先后倒闭。至1992年,匈整个银行业的亏损几乎注销了银行业的全部股权,导致银行业陷入危机之中。 ……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直是金融改革之痛,也是我国经济金融最大的风险所在。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几近20万亿的全部金融资产中,银行业资产占85%以上,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又占全部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且四家国有商业银行45%的贷款期限都在一年以上。再加上长期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在60%以上——这是一个让知晓这个百分比内涵的人士心惊的比例! 从理论上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会计恒等式表明,资产的来源有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种形式,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负债。不良资产其最终转化途径也有两种,一种是全部或部分转化为现金等良性资产,另一种就是全部或部分转化为损失。正是因为有后一种情况的存在,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资不抵债的风险就很大。而对现代意义的商业银行来说,资不抵债意味着银行实际已经破产,更不要说发展了。 正是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减少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1998年国家财政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注入2700亿元资本金,到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万亿元不良贷款;从2002年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实施对银行资产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监督并备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到加强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督促其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内控制度等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贷款营销和风险控制机制。这些措施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稳步下降,但不良资产存量仍然较高。1998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资产余额约2.5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1.98万亿元,非信贷不良资产约5200亿元。除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外,账面上仍有不良资产约1.5万亿元。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商业银行逐步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国有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由于有高额的不良资产存在,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较低,只能缓慢发展。这对本来就处于竞争劣势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若在此之前,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其后果将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还会延缓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8%:做合格银行,路有多远? 资产质量差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国有银行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低于8%警戒线的情况。如果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必然导致抗风险能力低下。那切肤之痛我们今天仍然记忆犹新—— 前不久,轰动一时的浙江迅达城市信用社因董事长林芊挪用、侵占6000万元资金案而被法院宣告破产。据悉,案发后,迅达城市信用社发生挤兑,尽管人行当地分支机构把它存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全部注入;政府也从全省调资为其注入4500万元,但最终没能挽救其命运。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银行如果破产,它最后所能负责任的只能是它注册的资本金。值得提醒的是,信用社的法定性质虽属“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普通老百姓一直把它当银行看待。因此,迅达城市信用社的破产使银行破产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它犹如一个“减震器”,如果太低,将无法起到应有的抗风险作用。因此,它不仅是衡量一家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也是银行改善经营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被视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神圣条约”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8%的“资本充足率”作出了强制性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巴赛尔资本协议》的签约国,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原因。换句话说,8%是个及格线,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意味着它是一家不合格的银行。从公开的数字看,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额约为7000亿元,加权风险资产约为15万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大约在5%左右,与巴赛尔协议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事实上,若不是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时补了“血”,恐怕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要调低几个百分点。 一边是高额的不良资产率,另一边是平均仅为5%左右的资本充足率,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由高额不良资产导致的危机时时困扰着在艰难中前行的国有商业银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实上,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深层次多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转轨中企业关、停、并、转和政策性破产兼并,以及各级政府行政干预和盲目重复建设等原因。根据人民银行2002年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316个二级分行的检查,其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资产占全部不良资产的19.3%,其余不良资产为体制性、政策性原因造成。如有专家评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高额不良资产是我国经济转轨的成本和代价。国家如果要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运行体系的话,首先就要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让它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于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股份制改造成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方向。 然而,根据已披露的商业银行上市方案,股份公司将由集团公司控股,并把不良债权一次性剥离给集团公司,使股份公司的不良贷款率降到6%以下,才能达到上市的质量标准。老实说,这对目前的任何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一道不低的门槛。因为在不良贷款的比例下降到合理水平之前,在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之前,要吸引战略投资者入股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困难的,除非我们愿意支付高昂的融资成本。而要上市更是不现实的,因为,无论是在境内市场还是在境外市场,要让众多投资者共同分担国有商业银行既往形成的损失,那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只有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状况有了实际的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才有可能。业内人士因而指出,降低不良资产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就意味着银行的风险一天没有得以完全化解,银行改制上市的目标也就一天难以真正实现。 与国际接轨的目标,今天离我们是这样的近——近得几乎“触手可及”。然而,路还需一步一步地走。 其实,无论是改制上市还是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高额不良资产都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而对于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发现得越早,治理得越及时,效果就越明显,成本也就越低;若对不良资产放置不管,放任自流,只会使问题越来越糟。因此,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就成了当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悉,2003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和比率比上年下降5.85个百分点,全年核销不良贷款1116亿元。这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建设银行根据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险管理平台,并于今年3月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中国工商银行则表示,今年将取消不良资产下降比例考核,重点考核不良资产绝对额和风险拨备缺口指标,并根据不良贷款分布特点和清收转化难度,全面推进处置预案管理,以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进度。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也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并作为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正加紧落实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风险内控制度,狠抓降低银行不良资产。银监会提出,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将实行全面监测和考核,引导各商业银行注重对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的准确分类,严格按照审慎会计原则提足损失准备金,做实利润账,讲求资本充足。同时,督促商业银行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源头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新增贷款质量。 尽管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当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已经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动脉——国有商业银行,在不久的将来,会以通畅而有活力的搏动,同中国经济金融心脏同频共振,走向国际金融的大舞台。 不良资产处置大事记 1999年 ★4月20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京成立,这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家经营、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随后,10月15日,长城、东方两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19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9月2日,信达公司与北京水泥厂签署了全国第一份债转股协议,转股金额6.68亿元,标志着全国性债转股工作的开始。 2000年 ★12月18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政策性债转股企业——湖南长元人造板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一举 结束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并回购了长城公司400万元的股权,成为中国第一家回购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政策性债转股企业,这象征着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机制的雏形和股权退出的开始。 2001年 ★1月,长城公司正式启动了涉及资产原值达150亿元的不良金融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完成重组项目400多个。此次不良金融资产战略性重组,以其独特的经济影响力而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之一。 ★2月21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签署资产组合顾问及交易服务合同,从而拉开了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际惯例批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序幕。 ★3月,作为最大股东的长城公司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者实行“年薪加股票期权制度”,从而成为首家在债转股企业中推行“年薪加股票期权制度”的资产管理公司,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该企业成为中国债转股企业中生产、盈利情况最好的企业之一。 ★6月15日,长城公司在大连与15户承租者签订了资产租赁协议,首开中国不良金融资产租赁先河。1640万元协议租金中,民间资本达90%,故此举也开创了中国民间资本介入不良金融资产处置的先河。 ★6月12日至25日,华融公司不良资产国际招标路演活动在英美两国正式展开,在国际金融界引起强烈反响。此次国际招标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11月1日至2日,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联合主办的“2001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20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官员共600人出席。温家宝副总理接见了部分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在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0日,PT渝钛白恢复上市。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PT渝钛白的成功重组,使其在被中国证券交易所列为特别转让的8家PT公司中率先盈利。之后,长城公司又以特别主承销商的身份,成功推荐渝钛白恢复正常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推荐PT公司恢复正常交易的资产管理公司。 ★12月初,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向海外成功出售广州沿江地区组合资产包,总值近18亿元人民币,开创我国“走出去”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先河。 ★12月15日至22日,长城公司组织实施了中国拍卖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拍卖周。全国92个拍卖机构对400多个项目公开竞价拍卖,涉及资产原值高达48亿元,实际成交金额达2.6亿元。此次拍卖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浪潮。 2002年 ★8月22日,由华融公司担任主承销商的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5000万股A股股票(简称太行股份)成功上市。这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第一次担任股份公司新股发行上市的主承销商。 2003年★1月23日,信达公司与德意志银行签订了资产证券化与分包相结合的不良资产处置合作协议,是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外资并在境外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次尝试。 ★12月,华融公司对账面价值近25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进行国际招标。共有11家国内外投资者递交了标书。这是亚洲地区迄今为止投资者参与最为踊跃的一次不良资产国际招标活动,不仅加快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同时为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向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转型奠定了基础。(嘉榕) 来源:金融时报 5、什么是过桥贷款? 过桥贷款(bridgeloan)又称搭桥贷款,是指金融机构A拿到贷款项目之后,本身由于暂时缺乏资金没有能力叙作,于是找金融机构B商量,让它帮忙发放资金,等A金融机构资金到位后,B则退出。这笔贷款对于B来说,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在我们国家,扮演金融机构A角色的主要是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扮演金融机构B角色的主要是商业银行。 从一般意义上讲,过桥贷款是一种短期贷款(short-termloan),其是一种过渡性的贷款。过桥贷款是使购买时机直接资本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回收速度快是过桥贷款的最大优点。过桥贷款的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一年,利率相对较高,以一些抵押品诸如房地产或存货来作抵押。因此,过桥贷款也称为“过桥融资”(bridgefinancing)、“过渡期融资”(interimfinancing)、“缺口融资”(gapfinancing)或“回转贷款”(swingloan)。过桥贷款在国外通常是指中介机构在安排较为复杂的中长期贷款前,为满足其服务公司正常运营的资金需要而提供的短期融资。对我国证券公司来说,过桥贷款是专指由承销商推荐并提供担保,由银行向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也就是说,预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或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的方案已得到国家有关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因募集资金尚不到位,为解决临时性的正常资金需要向银行申请并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承销商提供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此外,过桥贷款还可以用于满足并购方实施并购前的短期融资需求。 过桥贷款(BridgeLoan):又称搭桥贷款,是一种过渡性的贷款,通常是指中介公司在安排中长期融资前,为其服务公司的正常运营而提供所需资金的短期融资。在国内,多应用于券商担保项下的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以及企业兼并、重组中的短期贷款等。
6、什么是渝富模式?
渝富模式是指重庆市政府以100%的控股作为重庆市国有资产重组和经营平台的渝富公司来收购国有不良资产在于国有企业签订回购协议,在这其中的渝富公司的收购资金源于国家开发银行,而国开行以政府出具的安慰涵和渝富公司进行的以土地储备为资产的抵押进行贷款。
有三点使得渝富模式在重庆能够成功,第一是源于政府的信用保证,“市政府同时承诺,如果在不良资产处理不能及时变现的情况下,政府将给渝富注资”这样做的话实际上是把地方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块,原来地方政府只是作为一个坐享其成的收益者,发展成本有中央承担,于是造成地方的国有企业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因为不管怎样都有中央弥补空缺,而现在作为收购者,渝富公司拥有债券;政府拥有被处置的国有企业的股权;以及政府拥有对国有企业行政的调度权,三权合一,执行的效果,力度都较大。在政府参与成本分摊的情况下,加大监督力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比例。
第二是土地杠杆,据相关报道,渝富公司进行土地储备的范围主要包括:市政府为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安排的政策性储备;国有企业‘退二进三’(指第二产业逐步搬离市区,市区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企业搬迁及破产企业土地的收购储备;其他闲置土地的收购储备。渝富的土地储备是项目的专项周转,交换,平衡,本质上是市场交换行为。渝富公司通过改变土地用途的方式(从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获得增值,再将其施于企业的债务重组其本质是以暂时无法大规模变现的土地资源获取国开行的贷款,然后起到为企业提供周转资金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扩大国有资产的版图。
第三是国开行在其中的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国开行起着贷款,提供咨询和资产评估的作用。在渝富公司成立时市政府就明确表态在整个过程中渝富公司进行自主融资,此时国开行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随后的渝富公司收购国有不良资产时对国有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是由国开行进行的。而国开行之所以可以放心贷款给渝富公司一是对重庆市政府的信任,二是以土地储备为抵押依据,三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当渝富收购完不良资产,立即将所收构的债权全部抵押到国开行,而当资金回笼后,国开行立即收到资金,解除抵押。
但是渝富模式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其是否真能够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首先在渝富背后是重庆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信用体系的同时是否政府干预过多,是否存在政府越权的问题,虽然说渝富公司是自主融资但是以政府这个强大的后盾为依托的,在强调政府转型的时期,在突出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要出经济建设转型到公共服务支出,提供从社会上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的这种做法是否与之相矛盾?
其次是在以土地增值来运作时,与之相关的产品也会随之增价如房地产,这是否于国家控制房产价格,土地价格相违背,国家是否会险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否会造成恶性循环?再次剥离了国有不良资产,在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的时候是否会减少债务压力对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使企业转而增加了对政府介入缓解债务危机的依赖?
最后国开行面临的危机又有多少?渝富模式这个应短期金融危机而生的产物在重庆能走多远?
7、 什么是资本运作?什么是融资?
何为资本运作?说到底,资本运作就是一种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资本这个词,最原始的含义,充其量就是一个融资的功能,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但不是当救世主,更不能神话它,否则,就会变质,失去意义。 仔细浏览google上一百四十多万条有关“资本运作”的搜索,其中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然而,有一点是所有约定俗成使用这个概念的人都同意的——资本运作不是生产制造、库存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经营活动,而是着重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资本项下的活动,比如上市、融资、企业兼并、债务重组和MBO等等。说白了,资本运作就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 说实话,这个概念是中国大陆企业界的创造,西方没有这个概念。如果一定要在西方的概念中找个最接近的,应该是兼并与收购了。然而,资本运作的概念在外延和内含上比并购要宽,因为资本运作除了包括企业并购和整合外,还包括通过上市融资(注:上市融资其实也是零卖企业股权)和出售企业以及资产从而盈利的活动。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例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资产重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8、什么是资产重组?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概念,可以看出,一资产的主体是经济实体;二资产与企业的关系以拥有或者控制为标志;三资产要能以货币计量;四资产的存在形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重组以资产的交换价值为基础。资产的可交换性和资产在交换过程中能实现价值是资产重组的前提条件。如果资产不具有可交换性,资产重组则失去基础;如果资产在交换过程中不能实现价值,资产重组则失去意义。资产重组以资产为载体,实质是资产上权利的交换和资产上权利的重新设定。资产重组就是为实现资产的最大增值目的,通过交换资产上的权利,实现对资产上权利的重新设定和组合。资产重组形式与资产形态密不可分。以财产为对象的资产置换型;以债权为对象的债务重组型;以权利为对象的股权转让型,应该是资产重组的三种基本形式。 债务重组主要是从债权债务角度调整企业法人的资产构成,即调整负债比例。因为债权属资产范畴,债务重组也应属资产重组范畴。
蔡律综合整理 2007年5月4日